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彭州心连心
我市援建干部陈舒被评为成都市劳动模范
2010-04-30 13:25:45  作者:姚长寿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12名来自福建、上海、重庆的省外援建人员首次被授予“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
  “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成都市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太厚爱我了。来参加援建的每个人都很辛苦,都在奉献。” ——成都市劳动模范、福州市援建者陈舒
 
  2010年成都市表彰了398名劳动模范。其中,12名来自福建、上海、重庆的省外援建人员首次被授予“成都市劳动模范”的称号。在四川灾后重建的这两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人员,默默地用自己的双手为地震灾区建造出了一个更美丽、更舒适的新家园。福州市对口援建彭州前方指挥部社会事业项目组组长陈舒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援建者。
  生活:宿舍工地建设局三点一线
  “5·12”地震让陈舒知道了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彭州市。2009年7月,陈舒来到这里参与福州市援建彭州的两个社会事业工程项目——彭州市群众艺术馆和彭州市广播电视台,负责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陈舒来彭州,没有主动请缨,没有左右为难,没有家人苦心挽留,公司调他到彭州的通知一出,他就收拾行李出发。不善言辞的陈舒说:“这是我的工作,组织安排我去哪里,我就到哪里。不是彭州,也可能是其他地方。”
  “在彭州,我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宿舍、工地、建设局。”陈舒说。工程现场管理的事务庞杂,来彭州快一年了,他最远就去过30公里外的小鱼洞大桥,去过的能称得上“景点”的地方,则是工地旁的彭州公园和博物馆。用他的话说,现在他是“5+2”,“白加黑”地在工作。
  作为福州市援建彭州的重要社会事业项目,群众艺术馆确定在“5·12”地震两周年纪念前竣工。去年8月27日,群艺馆正式开工后,一直都在抢工期。“最忙的时候是今年春节前的两个月,我们指挥部几乎每天都通宵工作。”提起那段日子,陈舒摇了摇头说,“连我们指挥长也亲自上阵,整个指挥部连续熬了40来个通宵。”
  外部结构基本完工后,作为整个工程现场管理的负责人,陈舒立即把工作重心转到了内部装饰工作上来。腊月二十六,陈舒回福州休假。回家的日子,他不是陪父母妻儿,而是一趟趟跑设计院,和设计师商量群艺馆内部装饰的修改方案。大年三十上午,他还在福州设计院等着群艺馆演艺厅观众席上空马道结构的最后变更图。
  “累,真累!每天工作完,浑身上下都僵掉了。现在就想痛痛快快地踢场球,好好疏通一下筋骨。”陈舒喜欢体育,尤其爱踢足球,大学的时候还入选过校队。来彭州之后,陈舒忙得连足球都没见过,“等到工程结束,一定好好踢场球。”他说。
  想家:最想念妈妈做的螃蟹
  “最想家的时候,是刚来的那半个月。”因为水土不服,刚到彭州的陈舒一直胃疼、胀气、胸闷。群艺馆才开始挖地基,工作正忙,陈舒把胃药随身带着,疼的时候就吃两颗。有一次,胃实在疼得受不了,在彭州市医院打了一晚上的吊针。一个人躺在病床上,陈舒说,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想家过。掏出手机,想给家里打个电话,犹豫了很久电话还是没打出去。“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怕他们担心。”
  慢慢适应了彭州的生活,让陈舒最想念的是家乡的海鲜,尤其是妈妈做的螃蟹。在海边长大的陈舒以前每餐都离不开海鲜,最爱吃螃蟹。来彭州后,第一次吃海鲜是中秋节单位来慰问带来的海鱼,“可惜没有螃蟹。”他笑笑说。每一次,有同事回福州休假,都会带点干货海产让他解解馋。“过年回家的那半个月最幸福!每天都能吃到妈妈做的菜。”来彭州近一年,陈舒只在春节回了趟家,知道儿子嘴馋海鲜,陈妈妈于是每天都变着花样给他做。
  过年临回家,陈舒匆匆买了点豆腐干和牛肉干带回去,还带了个绒毛熊猫给刚上初中的儿子。半年多没见到爸爸的儿子很兴奋,一直把这只熊猫公仔放在枕头边晚上抱着入睡。陈舒和儿子约好,明年暑假,他们一家都来彭州,好好看看彭州,看看四川。
  荣誉:这是灾区人民的厚爱
  当选成都市劳动模范,陈舒说自己每天都在感受这种厚爱与热情。每次拜访业主时,他们都会关切地问他是不是适应彭州的生活,叮嘱他好好保重身体;去彭州市政府办事,工作人员也总是积极、高效地配合工作。因为援建人员的身份,他还时常受到优待。
  他拍拍裤腿,指着侧边裤缝间缝补的痕迹说,工地上钢管交错,裤子时常被勾破,有一次去裁缝店补裤子时,裁缝店的大婶知道他是从福建来援建的,嘱咐了他一大堆要保重身体的话,最后坚持不收他的钱,还说,只要是援建人员来,她都不收钱。“到现在,我都不好意思再去那家店。”
  现在,群艺馆的内部装修和外墙装饰正在进行。整个工地尘土飞扬,回响着刺耳的电钻声。因为还没有装上窗户玻璃,二楼项目部办公室里,饮水机、写字台、沙发上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陈舒得意的声音夹杂在电钻声里:“这里以后会是彭州市最好的演出场所。”
  投资4500万,占地15亩的彭州市群众艺术馆投入使用后,将是市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这里设有老年艺术大学、群众舞蹈练习室、练琴房、青少年艺术培养中心、青少年绿色网络中心、演讲报告厅和能容纳500名观众的剧场等设施。这是陈舒和他的同事们在“5·12”两周年纪念之际送上的一份大礼。
  来源:华西都市报  实习记者阳虹钰 记者姚长寿

【责任编辑:王坤】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