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路通桥
2007-09-28 18:09:1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文武圣神千百代咸沾帝泽

  聪明正直十三乡永庇慈云

    这是台江路通桥头武圣关帝庙的楹联。

    路通桥是座比万寿桥更古老的桥。这桥在台江区新港街道河口尾路通河上。最早在唐代就建起了,桥到了宋代重建。桥为西南至东北走向,由花岗岩石砌建,是个二墩三孔的石拱桥,全长30.7米,宽3.6米,弧形如玉带,两端为台阶踏步,有石阶各13级,桥面石栏板、望柱等,形制均如宋《营造法式》中桥梁图式,与明清石桥风格不同,是福州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石拱桥。

    岁月的风尘,让桥石泛着古朴的光。桥的东北墩上长着一株古榕,树龄600多年,根在桥墩上盘曲,在桥板下蜿蜒,从桥两边“冒”出来的榕树,就像护卫,浓郁的树阴几乎布满全桥。

    福州歌谣有“水部蛤埕状元境,程国公起建路通桥”,程国公说的是程咬金。传说这桥原是当年唐朝程咬金元帅来福州时所建。当时福州闹饥荒,缺少赈灾钱物。程咬金就上奏朝廷,说他做梦见到神仙,神仙嘱咐他要在福州的河口这个地方造桥,才能天下太平。唐太宗就问:“要多少银两?”程咬金回答说:“此桥长,从桥头看不到桥尾。”所以要了一大笔造桥经费。唐太宗同意程咬金建的桥,就是路通桥。造桥剩下银两就用来赈济饥民。后来有人告程咬金“欺君”,皇帝就派人来察看。桥虽然不长,但真的是站在桥头看不到桥尾,因为路通桥是拱桥,桥中间拱起来了。

    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实。桥北有清道光九年(1829年)修桥碑记一方,高2.76米,宽0.83米,厚0.17米。碑额横书“路通古迹”。碑文有:“盖闻路通桥道自唐太宗贞元年间经程国公建造”。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路通桥头的路通庵,现在是武圣庙。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古谶云:南台沙合,河口路通,先出状元,后出相公。”这里的“南台沙合”,指白龙江没有建万寿桥、小桥的时候,江中由于沙土冲积和水流的变化,偶然会出现沙积成洲,人可涉水而过。民谣曰:“南台沙合出宰相。”元和年间,有个省级官员,自视甚高,觉得自己能当宰相,就经常问别人:南台江可以挽起裤脚涉水过去了吧?别人当然回答:不行啊。他就很不爽。到后来章得象和余深当丞相时,传说真的出现“南台沙合”现象。

    新港河口地区沙洲密布,水网纵横,人们多靠船只往来,如果能架桥通路,不管是否“先出状元,后出相公”,起码是便利百姓的好事。河口尾这座桥,取名“路通”,就是寄寓吉祥的意思。

    路通桥头,武圣庙东的一条街,明代也就称为路通街。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