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陈襄
2007-09-28 18:17: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檄公为闽地开基衍脉之始祖

  述古乃海滨倡导理学之先声   

  这是闽侯南通古灵王庙的楹联,下联纪念陈襄。   

  陈襄,北宋理学家,字述古,是侯官古灵乡人,世称古灵先生。宋天禧元年(1017年)3月生于现在的闽侯南通瓜山,宋元丰三年(1080年)3月逝世,享年64岁。宋刻有《古灵先生文集》。他倡导理学,与同乡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人们称之为海滨“四先生”。   

  宋庆历二年(1042年),陈襄进士及第,到浦城县担任主簿,代理县令。他在浦城建了许多学舍,并且自己到学校讲课,求学者数百人。   

  在办案上,他明察深研,判决不少疑案。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记载:有人东西被偷了,拘了几个嫌疑人,但不能确认。陈襄就说,庙里的钟很厉害,小偷摸钟,钟就会响,其他人摸,不会响。衙役就让嫌疑人去摸,结果大家的手都是灰,只有一个人的手很干净,就把那人抓起来。原来陈襄先叫人在钟上涂上灰,小偷怕钟会响,不敢去摸,所以手没有染上灰。

  庆历八年(1048),陈襄调任仙居县令。他重视教化,作《劝学文》《劝俗文》,并到县学讲学。从此仙居学习的风气就渐渐浓郁。   

  陈襄倡行“节用养廉”。陈襄任孟州(今河南孟县)河阳令时,安排200亩示范田,教百姓种水稻。他知常州,发动民众开渠引水,使许多土地受益。陈襄曾5次上疏,论“青苗法”之害,请罢免王安石、吕惠卿。  

  陈襄在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5月出任杭州太守,这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就是陈襄的行政助理。陈襄是领导,又大20岁,但是两人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有共同语言,就成了忘年交,常有诗词唱和。苏轼在《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中写道:“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花开后院还空落,燕入华堂怪未归。”陈襄和诗:“春阴漠漠燕飞飞,可惜春光与子违。半岭烟霞红旆入,满湖风月画船归。”   

  熙宁九年(1076年),陈襄被召入京,为枢密院直学士,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元丰二年(1079年),兼管尚书都省事。陈襄向神宗举荐了司马光、韩维、苏轼、曾巩、程颢、苏辙、郑侠等33个重臣名士。  

  朱熹专门为陈襄的教化文章进行了注解,如《揭示古灵先生劝谕文》:“古灵先生陈公劝谕:为吾民者,父义(能正其家),兄友(能养其弟),弟敬(能敬其兄),子孝(能事父母),夫妇有恩(贫穷相守为恩。若弃妻不养,夫丧改嫁,皆是无恩也),男女有别(男有妇,女有夫,分别不乱),子弟有学(能知礼义廉耻),乡闾有礼(岁时寒暄,皆以恩意,往来燕饮,序老少坐立拜起),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借贷财谷)。”   

  陈襄病死后追赠给事中,谥“忠文”。葬常州宜兴县安定乡。后人在南峰山桃花洞建古灵祠纪念。南通古灵村里过去有陈襄宅、陈先生祠、陈襄官印石等。陈襄墓在十八重溪西边。

【责任编辑:檀玲】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