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联话福州
联话正宜书院
2007-09-28 17:00:5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中原士气扬旗鼓

  左海文章射斗牛

    这是清代林鸿年题写的正谊书院楹联。

    正谊书院,也是清朝官办省会四大书院之一。前身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新美里(今黄巷)创立的正谊书局,以校刊理学总集为主要任务,共计刻成书籍五百二十五卷,名为《正谊堂全书》。后镇闽将军英桂接受沈葆桢、杨庆琛等的建议,改书局为书院,并购骆舍铺(东街口原省图书馆处)民房改建,同治九年建成,定名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首任山长是状元林鸿年,主讲19年。学生中有陈宝琛、林纾、陈衍、吴曾棋等。

    林鸿年(1805~1885年),福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状元。林鸿年中状元后,授修撰,出山东乡试副主考官。同治二年(1863年),官至云南按察使,不久改布政使,又升云南巡抚。道光十八年被任册封琉球国正使。著有《松风仙馆诗草》,光绪十一年(1885年)逝世,享年81岁。林鸿年故居原在福州北门华林坊4号,是六扇五排四进的大院落古建筑,后被拆了。

    林鸿年中状元的故事,据说颇有戏剧性。

    那年是道光十六年恩科。按科举制度,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考一次,算是恩科。这一届参加殿试的有172人,福建的有6人,其中有来自侯官的林鸿年和来自闽县的何冠英。

    这一届的8个阅卷大臣中,有来自闽县的廖鸿荃,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没有回避。他榜眼出身,当到工部尚书。还有卓秉恬,他与湖南道州的何绍基家有过节,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回避。

    阅卷后,8个大臣取前10名殿试卷进呈,有何绍基、何冠英、苏敬衡、林鸿年等。

    何绍基是阮元的门下。阮元是当时著名经学大师、书法大师,曾任户、兵、工部侍郎、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应该说何绍基中状元的机遇来了,可能性极大。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有机遇,就有风险。卓秉恬见了何绍基的卷子,就特别“关照”,特别“认真”阅读,终于发现了问题,而且问题不小。

    原来科考的试卷,每行都是24格,但开头两格要留空,准备有“皇帝”“皇上”之类的字时才能写上。卓秉恬在何绍基答卷的两行空头两格之下,“横读”出了两个字:大行。哇,不得了了,“大行”是特指刚刚“龙驭宾天”、还没有上谥号或还没有下葬的去世皇帝。这还了得,简直是在“恶毒攻击”和诅咒道光皇帝了。

    其他7个读卷大臣看了,个个大惊失色。廖鸿荃惊得晕厥过去,经灌了姜汤后才回阳。状元出身的主考官潘世恩还比较镇静,考虑到自己的乌纱帽,就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赶忙把何绍基的卷子抽走,没有呈给皇帝御览。

    何绍基就这样逃过了一场杀身之祸,当然也丢掉了“金榜题名”的一场富贵。

    最后,8个读卷大臣达成共识,第一名为闽县何冠英,第二名为山东苏敬衡,第三名为侯官林鸿年。过了几天,殿试,不知是为什么,道光帝朱笔一勾,把林鸿年提到前面,列为第一。等而下之,何冠英为第二,苏敬衡为第三。林鸿年可能本来探花都探不到的,却得了个状元。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