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架起党群连心桥 服务群众见真情
2013-08-14 22:00:15  作者:黄戎杰,李白蕾,温海龙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倾听民意纾民困 为民解忧暖民心

  只有带着责任,满腔热情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林燕是连江县晓澳镇长沙村村民,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并伴有智力、语言障碍,丈夫已去世,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得益于“安居工程”,她搬进了新居。在“四个万家”活动中,帮扶小组来到她家回访“安居工程”落实情况,得知孩子学费有困难,当即与林燕结成帮扶对子,并马上落实了县助学工程每年5000元的资助。

  记者了解到,自开展“四个万家”活动以来,该县完善结对帮扶制度,以村居为单位组成了272个帮扶小组,像林燕这样当场受到帮扶的困难群众还有许多。

  为了更好地倾听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我市建立了民意分析机制。全市各级党组(党委)每月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分析例会,对重要社会动态、基层单位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进行汇总、分析、研判。基层单位和群众反映的诉求,能马上解决的,要现场提出解决意见;对共性问题,要由市直主管部门负责汇总,跟进研究对策,出台破解办法。

  为杜绝问题悬而不决,我市还建立了民意办理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定期通报落实情况。自“四个万家”活动开展以来,罗源县共建立热点难点问题台账127件。通过“议账”、“转账、“理账”,实现办结一件、注销一件。

  在被称为罗源“天涯海角”的吉壁村,最近就注销了一件民意台账。吉壁隧道是我省首个由村民自筹资金开凿的村级公路隧道。隧道的开通虽然解决了出行难问题,但隧道外几十米长的引洞修筑又成了隐忧。没有引洞,隧道即便加固了也不安全。来此察看的县领导当即拍板:由县交通局负责设计施工,资金由县里解决。“太好了,这下我们出行更安全了。”村民们兴奋地奔走相告。

  以落实信访接待制度、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完善结对帮扶制度为重点,我市不断健全完善纾解民困机制,办好、多办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市领导每季度集中赴挂钩联系的县(市)区开展联合大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每2个月至少安排1次接访,其他处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市、县、乡三级推行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公开办事程序、时限、服务承诺,构建起规范、公开、透明、廉洁、便民的政务服务平台。此外,我市还深入开展以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帮扶困难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四帮扶”活动。

  家住仓山区上渡街道李厝山48弄12座的12户居民最近很开心。在日前开展的“四个万家”活动中,市领导来到他们家中走访。这栋房子房龄30年,地处地质灾害点内,居民强烈要求搬迁。目前,这座楼已按李厝山(贮木场)危旧房地块紧急抢险改造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加入危旧房改造项目。市区两级正在对接这一项目,12户居民实现安全搬迁已不是梦想。

  现场办公解难题 推动落实促发展

  眼下正是永泰李果丰收的季节,今年加入李果合作社的村民不再担忧销路问题了,因为合作社和城市里的大超市签订了供货合约。促成这桩“姻缘”的是下基层开展“四个万家”活动的部门领导。“以前市场信息不畅,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地果贩低价收购李果后,转手在外地高价卖出。现在既不用担心销路,也不用担心价格,这样的实事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了。”果农们乐呵呵地说。

  “四个万家”活动中,各级各部门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实实在在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村群众受益了,企业发展瓶颈打通了。

  林祥辉是罗源县最大的传统茶区——中房镇叠石村的一名茶农。面对来访的县领导,他实话实说:“现在最大的困扰是茶叶销路问题,希望县里联系规模企业进驻,帮我们提升产品档次。”县领导告诉他,县里去年引进的生春园茶产业项目将落户中房镇,预计年底完工,届时将较好地解决茶农的产品销路和技术指导等问题。县里还将补助20万元,进一步完善村里的茶园路网及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他给林祥辉算了一笔账:种植20亩茶园,加入“生春园”的“农户+公司”模式运作后,每公斤茶青价格将从1.6元提高到8元以上,年收入可增加8万多元。“太好了!”茶农们激动地鼓起掌来。

  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闽清县白金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长林健随身携带的记录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入驻园区企业的各种诉求,包括一期尚有2栋房屋未能完成征收、浩通塑胶公司扩大厂房有困难等。面对前来开展“四个万家”活动的市领导,林健翻开记录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浩通塑胶100多亩的厂房,年产值预计能达7.99亿元,这样的企业增资扩产前景看好,希望市里给予支持。”市领导当即表态:“一定要支持!”

  走访中,领导干部们发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是企业反映较为迫切的问题。为此,我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削减审批环节、简化前置材料、压缩审批时限,保留287项(含国家、省级97项)、取消101项、下放117项,同时将179项审批事项调整合并为64项,实行授权窗口即收即办。市里还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市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次、县(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次,到基层开展现场办公活动。通过实实在在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福州日报记者 黄戎杰 李白蕾 温海龙)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