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高新产业新引擎引领闽侯跨越发展
2012-06-24 22:14:17  作者:张铁国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我省第一条8英寸IC(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将落户位于闽侯南屿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机电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日前举行。项目投产后,将填补我省高科技产业链中大尺寸集成电路的空白,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去年,闽侯县首次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蝉联全省“三优”县(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十优”县),财政收入52.6亿元,首次迈过50亿元大关,列全省县(市)第二位。今年1月至5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52.3亿元,增长15.9%。

  汽车、工艺品、建材等传统的工业项目让闽侯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要一个新的引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高新、生态、低碳的产业,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这是全县上下审时度势达成的共识。

  于是,乌龙江和大樟溪沿岸的一个狭长地带,肩负起闽侯未来发展的重任。总体规划面积分别为12.35平方公里和12.87平方公里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两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机电产业园)应运而生,成为闽侯发展高新产业坚实的承载平台。从2009年开始,三大园区内的大项目纷纷破土动工,全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闽侯硅谷”呼之欲出。

  闽侯县有关领导表示,未来这片区域将成为福州全新的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的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以及对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高地。

  记者昨日在位于上街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看到,总投资1.5亿元共27层的创业大厦已经封顶,即将开始室外管网等土建工程施工。据了解,海西园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入驻企业39家,总投资155.5亿元,19个用地自建的产业项目正抓紧建设中,4200亩的海西园一期已雏形初显。

  顺着乌龙江北岸驱车南行,10分钟后到达大樟溪畔的“两园”。在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LED产业项目工地,一栋高8米、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建至一层。“我们是‘两园’内首家动建的企业,一期建筑主体结构年底可封顶,预计明年3月试生产。”公司厂务工程处处长刘仁志告诉记者。据介绍,兆元光电是福州市第一家生产LED芯片的高新技术企业,兆元光电的入驻,将带动一批有实力的LED下游封装和应用产品厂商在福州形成较完整的LED产业链,预计2015年将形成超过100亿元规模的工业产值。据悉,总规划面积为12.87平方公里的“两园”,目前已有22个项目签订合同。

  在第十届“6·18”上,闽侯县成功对接项目42项、技术需求16项,对接项目总投资4.79亿元。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是本届“6·18”闽侯对接项目的最大亮点。对接项目中,企业自主创新项目比重加大,占对接项目总数的88%。

  据闽侯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闽侯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3%。落户海西园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明年可建成,到2015年将辐射400家以上企业,孵化重大科技成果30项以上,培育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1000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在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机制。为此,闽侯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环境建设、资金扶持、创新发展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国家、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配套、“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补助以及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对于工业企业在闽侯县行政区域内设立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要实验室等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新通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认定的,由县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新通过国家、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也由县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措施。

  (福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 通讯员 陈宗兴 王立强)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必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