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每日评论
谁伤害了中国慈善?
2011-10-16 17:19:21  来源:东北网  【字号

  慈善具有社会再分配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捐助日趋踊跃,公众对慈善事业表现出了强烈的意愿,原体制的弊病凸显。政府部门也开始意识到制度建设与完善的紧迫性,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要求尽快对慈善事业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已经出台了NGO的新规范。

  在公众舆论与公众信心层面,除了慈善机构苦炼内功,公众也须摘去“有色眼镜”。当下的中国,处在社会矛盾多发期,典型的表现就是频发的社会公共事件。而每一起公共事件中,我们都能听到大量质疑的声音,见识到怀疑的惊人力量。然而,一个正常有理性的人,或许都会认同,怀疑需要有合理的限度,我们所需要的是“合理怀疑”。正是由于怀疑具有惊人的力量,再结合包括网络在内的现代传播方式的放大效应,若怀疑得不到必要的限制则会产生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破坏性效果。对于“卢美美”事件,舆论很多的观点和怀疑就超出了合理的界限,而且也造成了相当残酷的伤害。如果任由这种非理性、无事实根据的怀疑发展下去,使慈善成为一块无人肯涉足的领域,那么承受代价的将是整个社会。
用制度与理性修复信心

  舆论是民意自由的舞台,公众是大权在握的裁判者。因此在这一神圣的殿堂中,如果要给卢俊卿一个判词,判词应该是基于事实,符合逻辑,符合公平、正义、善的。

  对于卢氏父女有没有伤害慈善事业,或者说是“不法”的事实,焦点只有三个,即:

  卢美美掌管善款的事实有没有,罪名成立不成立?

  卢美美非法募捐的事实有没有,罪名成立不成立?

  卢美美动用善款的事实有没有,罪名成立不成立?

  让我们来听取卢俊卿的申辩。卢俊卿辩称:所有善款直接汇到青基会账上,青基会负责善款管理与学校建设,并按规定提取10%的管理费用于工程服务。新华社等参与了这项调查,青基会也出面证实了其真实性,是查有实据的。既然善款由企业直接汇往青基会,卢俊卿并没有经手款项,那么谈不上掌管、动用、非法募捐。

  公众对卢美美的质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不是理性的态度。正确的作法是,对任何一个社会事件,要向本着有利于行业,有利于社会民生的角度去引导与解读。

  “卢美美”牵头做慈善是事实。卢氏父女为了他们推动的中非慈善工程,捐出了1100万。当然他们也获得了回报,例如卢星宇能够以“中非希望工程秘书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能够受到非洲总统夫人的专程慰问,甚至如果没有公众对她年龄的质疑,也许她会以慈善大使的身份受到追捧,这些都是社会对“善”的行为的回报。如果公众出于对“富”与“富二代轻易成功”的仇视而封杀了“卢美美”,恐怕实际上封杀的是人性中向善的力量,而初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也会因为这种封杀遭到重创。

  (钱卫清 中国人民大学跨国商事研究所所长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