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郑依姆:农业合作化带头人
2009-09-13 20:44:25  作者:李白蕾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初次当“官”的郑依姆面对组员们有些犯难。还好上级领导让他参加学习,他自己又肯琢磨,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计酬管理方法,这就是以后农村生产队普遍实行的工分制计酬办法的雏形。合理算账把大家干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1952年,郑依姆互助组的连作早稻亩产高达366.5公斤,晚稻亩产也较上年提高了近三成,是前屿村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带领农民致富成全国名人

    好收成让郑依姆名声大振。他没有沉醉在赞扬声中,而是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要把田地入股办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8月1日,郑依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了,是当时全省18个重点社之一,郑依姆被推选为社长。

    办社第一年,郑依姆就给社员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虽然瘦田多加上又受旱灾,但全年水稻平均亩产仍高达525公斤,每人平均收入比在互助组时增加两成多,六成社员有了余粮,社里也有了公共积累,还买了建设公债。在1954年,郑依姆初级社建社两周年之际,省市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在全省推广郑依姆经验,《福建日报》还刊登了数篇报道郑依姆的文章。

    1954年底,郑依姆的初级社已发展到178户。率先响应党的号召,他联络了附近13个初级社,于1956年成立鼓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吸收农民1002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9%。时任福建省领导的叶飞等人专程前来参加高级社成立大会,表示了省里对农民走农业高级合作化道路的大力支持。

    担任鼓山高级社主任的郑依姆全力以赴,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副业。线面、米粉加工活起来了,鸭鹅鱼猪养起来了,果树种起来了,搬运搞起来了。社员们的口袋渐渐鼓了,社里还办起了敬老院和托儿所,鼓山脚下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有口皆碑的郑依姆光荣当选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八大代表,多次晋京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四人帮”被粉碎后,已60多岁的郑依姆继续带领群众搞生产谋福利,直至1980年他退休时仍是锄不离手,始终保持着劳动模范的本色。2000年,87岁的郑依姆因病永远离开了他一手带富的鼓山镇。当地群众骄傲地说:“郑依姆是鼓山人的骄傲,我们要让‘郑依姆精神’在鼓山代代相传。”

  (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 整理/翻拍)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