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林建:投资百万元种枇杷血本无归
2009-02-24 09:42:11  作者:周元强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本报日前报道了我省掀起“上山下乡”农业投资热(见本报2月19日A21版),该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多位读者致电本报讲述了自己的农业投资经历。读者林建就是其中一位,他向记者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他种植枇杷的失败经历,提醒那些准备投资农业项目的人要注意风险。

  上世纪90年代初种植枇杷的人较少,当时“解放钟”品种枇杷从产区农户的收购价就达到15元/公斤,种枇杷的高利润不仅吸引了很多习惯了“靠山吃山”的农民开荒栽种,也吸引了不少城里人“上山下乡”去种枇杷。林建就是其中之一。

  老家在莆田的林建此前在福州、厦门等地做生意,小赚了一笔钱。1996年,他看到枇杷售价高,于是决定“上山”承包山地种枇杷。他在莆田常太镇东迳自然村承包了100多亩的山地,雇人开荒种植枇杷,并修路、建水池。平时他雇几个人在果场负责管理,收获季节再雇请几十位工人帮忙采摘。他前后一共在这个果场投入了100多万元。2000年林建的枇杷开始陆续上市。由于此前开荒种枇杷的人大量增多,使得枇杷价格逐步下降,林建刚开始一两年每年的种植收入还可抵日常种植成本。但到了2003年,枇杷售价每公斤降到5元左右,这时他每年要亏损四五万元。

  尤其是近两年,“解放钟”品种的枇杷产区收购价每公斤降至3元左右,比最高峰时下跌了八成,几乎所有的种植户都面临微利或者无利可图的状态。一些上山承包建果场的投资者纷纷低价转让果园。2007年,由于无法承受继续亏损,林建无奈地以不到20万元的价格转手将果园卖给其他人。林建盘算一下,他在果场上的投资共亏了100万元左右。

  总结这次失败经历,林建觉得是自己当时太冲动了,在投资前,只看到枇杷价格高,觉得肯定赚钱,没有考虑到种植水果周期长,期间市场变化风险大。

  据林建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旬就曾掀起过一股上山投资热潮,当时与他一样到农村去种果树、花卉、蔬菜,以及养猪的生意人有不少,其中既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林建说当时大部分包山种果树的人都亏损了。

  他的朋友李杰也是1996年左右承包了20多亩地种植枇杷、龙眼树等,前后一共投入了三四十万元,但由于后期一直亏损,只得在2004年将果场转给他人管理,自己每年只收取3000元的管理费,算下来,可能要一二十年才能收回投资。

  对此,专门从事农村区域发展研究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朱朝枝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也掀起过一阵农业投资热,但当时不少人以失败告终,主要是因为很多人不懂市场、盲目乐观,没考虑到实际市场情况。而最近全国上下掀起的农业投资热,主要建立在国家农业扶持政策比较完善的基础上,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投资农业项目的风险比原来小,事实上风险可能更大。因为现在处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环境的“风吹草动”都可能直接影响国内农业投资,希望投资者结合全球化经济背景,谨慎选择农业投资项目,并要做好风险防范。

  (福州晚报记者 周元强)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