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张光华:扎根北峰山区 播撒科技种子
2008-04-15 21:12:48  作者:祝健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15日,记者好不容易抓住他从山里出来的空隙采访了他。古铜色的皮肤,粗糙的大手,朴素的衣着,张光华很有老农的韵味。

  张光华告诉记者,他的农技知识大部分靠自学。1973年,他高中毕业时遇上知青下乡的热潮,19岁的他回到了家乡鼓山镇鼓一村。当时村里有一个农业科研组,由于有一定文化基础,他进入科研组,从此便和农业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靠着勤奋自学,两年后,他成了日溪乡农技站的农技员。从此,在农技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3年。

  “农业科研工作量大,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每项研究都要很长的时间跨度。”张光华2006年完成的《福桔提纯复壮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前后一共用了10年。为了多出成果,他经常四五个项目同时研究,自带被子在山里过夜成了家常便饭。从1997年到2007年,他有8项研究成果获得各种科技进步和农业推广奖项。 

  在研究农业科技的同时,张光华最爱做的是向农民推广农业科普知识。他每年都要免费为果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对生活困难的农民,无偿赠送优良苗木。还长期地对下岗职工集资筹办的双联农场、由残疾人创办的同乐园农场、日溪少数民族聚居乡扶贫项目(脐橙-52生产基地)等进行优良品种供应和技术指导。

  现在,仅日溪畲族乡,在张光华的帮助下,“脐橙-52”、“长营”、“檀香”橄榄等名优水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00多亩,亩产值达8000多元,亩增收3000多元。

  “科普工作采取集中培训授课,结合巡迴指导,培养农民技术骨干,以点带面互相沟通交流学习。”在张光华为自己制定的一份年度规划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安排。“农村其实更需要科技,农村科普工作的任务还很重。”张光华说。

  张光华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农业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农业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人才如果回到农村,不管是做农业科研还是办农业企业,都比在城市发展的前景要大得多。农业毕竟是艰苦的行业,在农村的科技人员要经常下基层,到田头、到农户家里才能了解农村的科技需求,才会有研究和努力的方向,需要实干型的,不怕吃苦的科技人才,才能适应农业研究时间跨度长,单调寂寞的特点。 

  (福州日报记者 祝健 文/摄)   

【责任编辑:林志彻】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