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林丹:36年军门情
2007-09-04 22:24:30  作者:陈宓,林勇,叶义斌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右为林丹

  人物档案:林丹,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全国优秀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

  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半到达办公室开始工作,并要求“手下”在早上8点前签到。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听候居民“召唤”。一个小时的会议时间不能接听,就有18个未接来电。

  不是老师,却有“声带小结”的职业病,去年做过手术。现在,每天“从醒来就要不断说话”,常备药是各种润喉片。

  办公室的墙上有个钉子,身体不舒服时,就把输液瓶挂在那里,一只手打着吊针,另一只手忙着工作。

  这就是林丹,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全国优秀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如今,这些荣誉中可能又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林丹正在参评全国道德模范。

  走进林丹的办公室,可以看到整面墙的柜子上满是红彤彤、金灿灿的奖章和证书,各种荣誉一共有120项左右,这在福州乃至全国的社区主任中都很罕见。为什么一个基层社区工作者,会获得这么多荣誉?因为林丹为社区工作的付出,在福州乃至全国的社区主任中也很罕见。

  林丹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出生在今天的军门社区附近。1971年,22岁的林丹读完高中,分配到军门居委会工作,一干竟然就是36年。哪怕在今天来说,社区作为一个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干部既不是什么官,也没有什么待遇可言。林丹也并非没有离开的机会。远的说1974年,福州市劳动局招干,考虑把林丹招进市建工局,但她没去。近的说2001年,我市开始社区大整合,林丹有过“升官”到街道工作的机会,或者换个社区干干,但她也不去。

  “我生在这儿,长在这儿,我一辈子都是军门的人。”谈到“死守”军门的原因,林丹说,1974年的时候是因为她刚到居委会工作,有不少想法还没来得及实施,她不想就这么甩手走了。至于后来,她的心已经和军门社区、和军门的人“长”在了一起,无法割舍。

  “每次传说我可能要走,这里的街坊都哭了。最近的一次换届选举是2006年5月份,居民们跑到街道问‘林丹是不是候选人?如果是,我们就选她,如果不是,我们就不选主任了’。我在军门干了一辈子,所有街坊都跟我的亲人一样,我也放不下这份情。”林丹告诉记者,为了居民的期待,她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连病假都不敢请,怕耽误了工作;永辉超市就在旁边,但她几乎不为自家去买菜,有也是为孤寡老人“当家”。她每天忙到很晚才回家,经常连掏钥匙开门的力气都没有,也不要说洗衣服、做饭这些家务了――她是家里的“甩手掌柜”,丈夫说她偶尔补偿家人才做一次菜。

  “我们家不管什么时候都对居民敞开大门,晚上有人来敲门,我丈夫就端着烟灰缸进房间,因为客厅是我‘专用’的工作间……”林丹每每说到这些都要流泪,她是一个优秀的社区干部,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媳妇和母亲。

  岁月流逝,36年弹指一挥。林丹早过了退休年龄,虽然居民希望她“干到100岁”,但近几年林丹一直有两手准备,“如果组织还需要我,居民继续选我,我就干下去;如果我退休了,我还要做居民代表、楼长,我还可以帮双职工家庭带小孩。如果哪天我真的退休了,我想我要哭好几天!”

  不久前,有个香港老板希望拿林丹这个名字注册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允诺每月给她发2000元工资,而且她还在社区工作。林丹没答应,对她来说,钱早就不重要了,她觉得自己这辈子事业上最大的收获是“居民都把我当自家人”,而满墙的荣誉是党和人民对她的肯定,让她觉得自己的路走对了。随着越来越多荣誉加身,林丹需要经常去开会、做报告,还要带徒弟。林丹说,她有时也为自己身为“旗帜”感到劳心劳力,她更爱的是和居民们呆在一起,聊聊家常,只要群众理解她、爱护她,她就不觉得累。

  林丹的家就在军门社区,但那是她的“小家”,她的“大家”是社区,1万多名社区居民都是她的家人。

  (福州日报记者 陈宓 林勇/文 叶义斌/摄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