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县市新闻
闽清“八闽第一丛林”观音阁落成 游客如云(图)
2008-01-15 15:38:46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当地百姓说,南宋时先后有柯丞相、葛知府、肖知县三人,因慕白云寺的清幽,曾游览该寺。至于这三人,到底名甚姓啥,无人知道。但聪明的游客,还是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多番猜测。猜测一:柯丞相,十之八九是闽清人郑性之,郑性之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丞相之职;葛知府,十之八九是福州人陈靴,陈靴晚年曾以观文殿学士、福建安抚使知福州,1260年复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因爱白云山之美,在山下构建长老庄,又名葛老庄;肖知县,十之八九是南宋时安徽历阳人张孝祥,他1162年,跟随张峻都督江淮兵马北伐中原失败后,被弹劾落职,遂应邀随闽清二都际上村的同科进士陈和中,到闽清造访际上村并在陈旸、陈祥道读书处题字“起傅岩”,后又游览附近的白云山,在白云寺小住并题联。宋高宗曾云:“张孝祥词翰俱美,翠葆销凝,必将名世”。绍兴年间的书法家中,能够得到高宗称赏而较为人们熟知者,惟张孝祥一人耳。因此,张孝祥游览闽清时,陈和中告诉乡里人说张孝祥姓肖(宋人推崇张孝祥“一代大家肖尺木,莺巡柳雨交口夸”),乃江浙一知县(张孝祥随张峻北伐前,先后出任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知县),以掩人耳目。直到张孝祥离开闽清后,陈和中才告诉乡人,随他到闽清探亲的这个濡毫答问立就万言卓然颜鲁公者,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当朝状元、书法家、诗人、词人、抗金名将张孝祥。猜测二:柯丞相、葛知府、肖知县,都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根本就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官场名流。等等。

  宋理宗御赐“白云山”三个大字,位于白云寺的寺前。后左为白云寺、后右为刚刚落成的观音阁。

  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这柯丞相、葛知府、肖知县,也许另有其人,还待探究。但是,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奇人,奇僧,曾经被闽清白云山的的美景吸引,进而进山在白云寺小住甚至常住,都是不争的事实。据了解,南宋淳祐年间福州人陈靴罢职回到福州期间,曾数次从福州泛舟到闽清白云山白云寺小住,并在白云山下的白云渡构建长老庄,方便往来。后来他官复原职后,宋理宗问他何以在罢职期间钟情于闽清小邑的风景,陈靴说,闽清虽然是蕞尔小邑,但却有“一清二白”二大胜地。陈靴这里说的“一清”,是指闽清,是(闽江)江水浊而闽清梅溪水清的寓意,陈靴从福州泛舟到闽清县,由闽江的混浊而至闽清梅溪的清雅,故有此感慨,据说闽清县的“县名”,即源于此,也因此,朱熹1197年初到闽清游览,即在梅溪边题写“梅溪”二字,至今尚在。“二白”,是指沿闽清梅溪而行比肩并立的白岩山和白云山。其中的白岩山“岩白如雪”,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誉之为“八闽岳祖”。朱熹是前朝宋宁宗时期的著名人物,他尚且如此赞美闽清蕞尔小邑的山水美景,在宋理宗看来,闽清必然是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了,况且,宋理宗对闽清并不陌生,这是由于南北宋时期闽清县人口才一万多,全县却有136人考取进士,全国罕见,其中包括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萧德藻,这般看来当时的闽清分明就是人才辈出的闽之邹鲁。因此,宋理宗自然向陈靴详细了解前朝名士朱熹所钟情的闽清山水到底如何美轮美奂,陈靴遂以“一清二白”相对。宋理宗听后,蒙生了也给闽清山水题字的冲动。考虑到闽清“一清二白”中的梅溪和白岩山都已有朱熹的题字,因此,陈靴建议宋理宗为剩下的闽清“一清二白”中的白云山,题写山名,以便与朱熹在闽清梅溪和白岩山的题字,一比高下。宋理宗欣然应允。于是,闽清县“一清二白”中的白云山,也就有了皇帝的御笔真迹,闽清白云山也因此身价倍增,被宋代史书誉为“八闽第一丛林”,白云山里的白云寺,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八闽第一禅林”。

  也许是有了如此威名,千百年来白云寺的文物很少失盗。有一年,一个深夜,一个外地人闯入闽清白云山的白云寺大殿,偷走了“宝炉”。在僻静的山路上奔跑,忽然自己想到在这圣洁的地方干偷盗的丑恶事,实在不应该,心神不定,他好几夜做梦也心惊。最后他请闽清县金沙镇一个居民,把宝炉送归白云寺,表示永远不做这种缺德事。因而,白云山和白云寺,目前成为所在地闽清县白樟镇的标志性旅游胜地和地域名片。记得以前闽清县白樟镇有个名叫黄忠岑的人,填写了取名“我爱白云山”的一首词,后来被当地政府和当地百姓奉为“镇歌”,流传至今。笔者一直想认识一下这个词作者,想了解他当时因何会想到给白云山写词题“镇歌”,难道是想与宋理宗皇帝一比“高下”,抑或仅仅是为了方便大家认识到白云山和白云寺的所在地是闽清白樟镇?可惜,听说这个词作者早已调到外地工作,因此笔者也就无缘一识“韩荆州”,感到有些遗憾!

  (黄笃文)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