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新华社记者看福州
福建民企现接班潮 闽商“创二代”:敢拼才会赢
2014-05-04 15:50:32  作者:刘姝君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福州5月4日电 他们常被标签为“富二代”,但他们自称‘创二代’”。

  随着白手起家的“创一代”陆续到退休年龄,民营经济发达的福建出现“接班潮”。刚刚在商海崭露头角的二代企业家传承父辈“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展示新时代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新意识。

  “敢拼才会赢”

  一身时尚男西装,一双镶钻皮鞋,发型高高隆起,洪炳煌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张扬。刚满23岁的他,是恒丰(福建)化纤科技公司的董事总经理。

  “闽商就讲究一个‘拼’劲,一旦决定的事情,一定会做好。”在洪炳煌的心里,“赤手空拳打天下”的父亲是“英雄”。

  闽商大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步,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二代们或多或少见证了父辈创业的艰辛。耳濡目染下,多数闽商二代的身体里奔腾着“闯事业”的热血。

  “‘富二代’和‘创二代’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创’字。”洪炳煌说。

  不过,产业层级较低、全球经济低迷,“创二代”面临“怎么拼才能赢”的问题。

  “如何转型,如何在寒冬里沉淀是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洪炳煌说,传统家族产业在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管理的变革。洪炳煌接手后对公司进行体系改革,扩大分公司规模,提高考核绩效,将管理与家族脱钩。

  2009年,“85后”许腾达接手家族企业,出任天伦天(福建)户外体育用品公司总经理。为了和鞋服大佬差异化竞争,他瞄准了“户外”这片蓝海;在鞋服产业饱受库存压力情况下,天伦天2013年的销售保持了30%的增长。

  “我们面临的不仅包括业务的转型,还包括管理转型,新团队和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福建晋江青年商会会长柯金鐤说,“不过,越是不利的环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更好的成长历练。”

  “抱团过江”

  “闽商重视乡情,不管是本地还是在外经商,闽商常常因乡土情结的维系而走到一起,任何环境下都能迅速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共青团晋江市委员会书记柯枫伟说。

  这种独特的地域个性延续在闽商二代间,不过与父辈创业初期“扎堆儿”相比,许多有着海外求学背景的年轻二代更具开放性。

  洪炳煌告诉记者,其在上海上学期间,几乎每所学校都建立了人脉关系网,不仅闽籍企业家,浙商、粤商、晋商都是联络的对象。“我们最近赞助了一场演唱会,就是通过在上海的同学谈成的”。

  1995年,晋江青年商会成立,目前已在全国11个地区建立联络处,在商会内部组织半封闭式的培训,以“班”为建制培养班级文化。定期组织闽籍二代企业家赴全球各地访问学习。

  柯枫伟说,与父辈相比,二代“抱团”更加倾向将眼光放眼全球,商会组织二代去外地学习考察,就是希望二代企业家在立足于本土的同时,与外籍企业家交流,在技术合作、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

  “实业经营”

  闽籍企业多以实业起家,闽商“创二代”普遍坚守实业,不过,在延续父辈根基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品牌的建构和软实力的塑造,专注实业而不拘泥于实业本身。

  “父辈在实业建设方面已打下很好的基础,但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如何建立自主品牌,在国内消费者中建立口碑是我们这一代的主要任务。”许腾达说。

  留学归来接手天伦天后,许腾达大胆启用“85后”设计团队,在经济危机形势下,主导天伦天品牌战略升级,先后推出“勇闯南北极”、“攀登珠峰”系列活动,推广品牌影响力。

  “清华大学登山队去企业拉赞助多次碰壁,跟我们谈我马上就答应了,顺利得让他们觉得很诧异。”许腾达说。

  与许腾达类似,化纤面料虽然只直接面对下游鞋服企业,但洪炳煌依然想在终端消费者身上拓展认知度。

  “闽商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老一辈企业家坚持做实业。”柯枫伟说,如今很多二代在考虑制造业服务化,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转型,通过渠道构建,品牌营销,将制造业推向服务化。

  (新华社记者 刘姝君 邰晓安)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