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社会
轻松高薪的暑期兼职陷阱多 福建多位大学生受骗
2014-08-05 10:39:21  作者:谢婷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第二种是骗力陷阱。一些不良企业看准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强迫其加班加点,甚至克扣工资。有的以试用期为借口,免费使用求职者一段时间后,找理由拒付薪酬。

  第三种是传销陷阱。记者从中国民间反传销协会志愿者处了解到,每到暑期、年关这两个时间段,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就会成倍增加,其中许多人符合“网恋—异地见面—见面后被人身控制—陷入传销组织”这一特征。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学生暑期兼职的行为,不受劳动合同法有效保护。因此,寻找暑期兼职时增强辨别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加强防范和维权意识,相关法规也亟待完善

  福建创元律师事务所蔡思斌律师建议,大学生可以登录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网站查询中介机构,以此来甄别其合法性。同时,大学生一定要与中介或是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且不要押上自己的任何证件。中介收取押金时,要及时索要收据和发票,必要时也可以录音,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如果大学生在寻找兼职期间,发现中介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可以及时向劳动、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

  福州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提醒,切勿轻信路边摊招聘及网络兼职的信息。要看中介所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物价局的收费许可等,最好还要有用人单位的授权委托书。目前,法律法规对经营性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并没有统一规定,但职介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职介服务费时应当开具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并且中介的收费一般都不高甚至是免费的,要价两三百元以上的不可信。正规企业有岗前培训,都是免费或者带薪的。另外,如果职介机构或用人单位给出的职位待遇很高,却对应聘者的学历、技能等没有要求,这极可能是陷阱。

  此外,有关专家建议,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暑期兼职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解决大学生假期兼职维权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对现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把在校大学生兼职纳入保护范围。

  (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实习生 涂秋萍)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