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社会
福州篦梳曾是“小三”代名词 如今已很少见(图)
2014-07-02 15:42:42  来源:海峡都市报  【字号

  “篦”的实物

  海峡都市报讯 篦读作bì,是指用竹子和牛骨等材料制作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现在,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但它曾经是老福州的特产。因为是很私人的物品,旧时青年男女将“篦”作为定情物。可老福州也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篦”是第三者的代名词,相当于现在的“小三”,这又是为什么呢?

  民俗爱好者齐上志先生说,福州有一首老民谣:“月光光,照洪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郎……”这里说的洪塘,就因为生产的篦精致漂亮而闻名。据说从明朝开始,这里就有很多生产篦的作坊,一直到民国时,洪塘篦还是与角梳齐名的福州特产。

  古时男女都留长发,容易打结,要用篦来梳理。用篦梳头可以刮掉头皮屑,还可以按摩头皮、舒筋活络。因为卫生条件差,一些社会底层的人头发里常长满虱子,齿密的篦沿着头发轻轻梳理,很轻易就能除掉虱子。

  齐上志说,篦是特别私人的随身物品,一般不与其他人共用。所以在旧时,年轻男女如果喜欢对方,却又苦于无法表达,一般会把篦送给对方做定情物。

  那么,篦又如何与“小三”扯上了关系?齐上志说,《闽都别记》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徽州炮,发火时浑身碎骨”。下联是“洪塘篦,到头来结发分开”。在古时候,一个女孩子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上花轿前要把长发盘成已婚女子的发式,称为“结发”,第一次结婚的原配夫妻被称为“结发夫妻”。这副下联“结发”喻为夫妻,篦插入盘起的头发中,意为“小三”插足。但早年《闽都别记》的读者有限,把篦比喻成“小三”,也只是在文化人中流传。

  如今,篦已被梳子代替,成了一种工艺品,篦是第三者代名词的说法更是鲜有人知。

  (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帅 包华 实习生 邹佳敏 文/图)

【责任编辑:池文娟】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