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社会
急于赚钱养家 单亲少年被“高薪工作”骗入贼窝
2014-06-23 07:57:01  来源:东南快报  【字号

  找工作要警惕

  “高薪低门槛”诈骗多上当的大多是这两类人

  据警方介绍,目前通过网络进行招工诈骗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求职者在网络求职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结果遭到一些操作不规范的网站的泄露,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种是假借网络兼职、加盟代理的名义,伺机实施诈骗。

  警方在总结以往破获案件时发现,类似这种“加盟代理”的招工诈骗,不法分子在发布虚假信息时,一定会提到的就是“高回报”、“高利润”、“收益快”等,这些字眼对求职者而言,有着致命的诱惑。

  受骗上当的大多是初到本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是刚刚进入社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往往相信了所谓的“高薪低门槛”。

  一旦有受害人“上钩”,不法分子就会以缴纳邮寄费、加盟费后再给对方邮寄需要加工的物品为由进行诈骗。之后,不法分子还会冒充物流公司工作人员,以需要交纳合同费、工商代理费、材料费等不断进行诈骗,直到受害人发现为止。

  有曾经进行招工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自曝内幕说,对那些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过硬的学历文凭的求职者而言,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是“高薪”的工作。他们就是抓住求职者的这一心理,设计骗局的。

  实施诈骗前,他们往往会把要求汇出的款额定得高一些,对那些真正有兴趣求职的人而言,他可能就会进行讨价还价,最终还是能从中捞到三五百元。

  求职时牢记一点“开口就要钱”多半有猫腻

  不法分子总有太多理由从求职者的口袋里掏出钱来。比如“黑中介”,想让它介绍工作,“报名费”、“资料费”、“中介费”、“押金”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而当求职者对其提供的用工信息不满意想要退钱时,它却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搪塞。更有甚者和用工单位串通一气,骗取报名费。

  比如所谓的“用工单位”,只要求职者一流露出求职意向,就巧立各种名目,如“服装费”、“培训费”、“体检费”、“保证金”等,收取费用。

  警方表示,无论骗术如何花样百出,唯有一条是永远都不会变的,那就是谋财。诈骗最终还是要落到一个“钱”字上。

  对求职者来说,要牢记一条原则:无论对方描绘的工作前景有多么的美好,无论对方许诺的收益回报有多么可观,在正式入职前,对方就开口要钱时,求职者心中就应该拉响警报:很有可能遭遇到的是招工诈骗。

  尤其是对方要求通过电话或银行卡操作进行转账或者汇款,十有八九有猫腻。

  同时,即便是允许收取的相关费用,求职者也应该多加留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收费标准,否则应予以拒绝,也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责任编辑:徐匆】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