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社会
晋安河的“捕虫人”:为金鱼找饵料为自己留回忆
2014-03-31 22:45:23  作者:黄洋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河上的捕虫人刘福东在劳作

  福州新闻网讯 长竹竿连着网兜插入水底,搅一搅,待水上微微荡出一个个圆圈,然后将网兜拉出水面,捏住一角轻轻晃动,网与水面温柔地摩擦,发出悦耳的声响……3月30日11时许,记者在晋安河光明港公园附近水域,巧遇了一名河上的“捕虫人”——刘福东。

  所谓虫,是指生活在河底淤泥里的红虫,它的幼体是饲养金鱼最好的饵料,被称为金鱼的“黄金奶粉”。所谓“捕虫人”,就是在河面上靠捕捉红虫讨生活的人群,记者遇到的刘福东就是其中一个。

  在晋安河上,刘福东耐心地转着小船,手里的竹竿在河底一点点试探,他要找到淤泥最深的地方,那些绵软的泥土里生长着大量的红虫。刘福东说,“捕虫人”凭借长年积累的经验,往往能够“招招制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即使同一个水流方向,仍会有局部发生逆流,从河上落叶旋转的地方放下竹竿,结果就一定不会令人失望。

  不一会儿,刘福东的船舱里已经装满了黑褐色的泥土。他说,回到家把这些泥土倒进木盆里,放置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会看到表面满是红虫。运气好时,刘福东一天能到赚300元。

  刘福东说,由于河水污染,“捕虫人”一度绝迹。近年来,福州市大力开展内河整治,加上连江、罗源一带金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捕虫人”又重现江湖。

  刘福东是在闽江边长大的“老福州”,10多岁就敢独自驾着小船闯闽江,20多岁为养家糊口开始在河面上捕虫。刘福东指着光明港两岸感叹,1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村庄,几块稻田,可如今富裕起来的村民们已经把房子越建越高。刘福东说,他最大的骄傲是靠自己在河上辛勤劳作,供女儿念完了四年大学。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里靠水吃饭的渔民日益减少,捕虫成了一个季节性的工作。每年7月,等红虫的幼体成熟,不再合适作为饵料,刘福东就从“捕虫人”变成一个经营杂货店的生意人。

  12时过去,太阳已经爬到一天中最高的位置,光明港的河面上散着点点碎金,刘福东站在船尾,悠悠晃动船身,捕虫人用这个动作估摸一天的收获。刘福东说,他今年50多岁了,来河上捕虫不再是为了生活,更多的是这份工作中蕴含的旧日时光,让他又找回到年轻时的感觉。

  到了收工的时候,刘福东把竹竿轻轻推过水面,向记者挥手作别,他说妻子正在家里等他回去吃饭。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黄洋 文/摄)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伊宁倩】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