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闽侯一名种养殖大户花15年走出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2012-03-25 09:36:06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在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后,杨永平开始大胆创新。他专注于嫁接换种,并有计划的强化修剪,同时用沼气渣子来代替化肥,并在果园中放养家禽。

  在将近15年的苦心研究和近900多万元的投资经营之下,杨永平走出一条立体的生态养殖模式:在山顶种植松树涵养水土,山腰养猪养鸡、设沼气池,在山脚种植果树经济林。

  这座450亩的荒山,在杨永平的开垦下,已经种下了150亩的龙眼、100多亩的橄榄和油茶、50多亩的芒果和枇杷等。如今,杨永平的年纯收入达到了30万元以上。

  “杨永平模式”让8户村民受益专家称推广有可行性

  杨永平的模式在村里引起轰动。后来他受邀在村里的培训班,向附近村户传授经验技术。

  竹岐乡春风村村民何菊业说,以往大家都是按祖辈的方式种地,加上大量农药化肥投入,村户每年亏损2-3万算家常便饭。后来,他通过培训班模仿杨永平的发展模式,一年能多赚十几万。“平均每200亩的土地,一年可以节省农药化肥十几万,平均一棵果树的产量也比以前增加20%。”何菊业说,现在乡里借鉴杨永平果园发展模式的村户至少8户。

  闽侯县水土办的技术人员说,杨永平的成功在于,生态养殖模式的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循环圈,降低了以往果园发展的成本投入,形成一个绿色的产业。

  他放弃以往陡坡种植方式,改用水平梯田种植,这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和肥力下降;不再单纯锄挖草被植物,而是合理留下植被,这样有效阻止了泥土随雨水冲到下游,也改善了种植环境;沼气渣能显著改善土质,发酵出来的沼液里含有的硫化氢,家畜的放养也一定程度程度上抑制了果树的病虫害。

  福建农林大学生产科的连老师说,杨永平的生态果园模式,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先例。目前,在摸索形成的立体养殖、农牧结合模式下,杨永平的生态果园已经彰显出勃勃生机,也是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但是连老师也表示,这种模式需要大资金投入,初现效益起码要过5-7年,期间还需不间断资金投入。因此,如果政府能给予一定资金补贴,那么在闽侯甚至全省推广,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东南快报记者 陈木易/文 通讯员 王立强/图)

【责任编辑:刘必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