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州近代管风琴
2007-01-22 21:14:01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管风琴是一种键盘乐器,有一层至七层(两或三层较常见)的手弹键盘,另有一层在地上的脚踏键盘。其结构原理是用动力鼓风,储风箱把空气储起来,加上压力引到风箱,利用琴键的控制,拉开活门把空气吹入琴管,而至发声。  

  管风琴是西洋乐器,在西方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音乐家莫扎特将管风琴形容为“乐器之王”。我们现在来想,这样价值百万乃至千万的名贵乐器与中国普通老百姓相距甚远,孰不知福州近代音乐历史上亦有一台管风琴,且与普通老百姓相伴了半个多世纪。  

  笔者留心福州近代音乐历史,偶然从2000年12月方志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福州市志》第八册第118页,看到近代福州城内观巷原“刘孟湜牧师纪念堂”(简称:刘公纪念堂,今称观巷教堂)拥有一台巨型管风琴的记录。《市志》描述的“巨型管状风琴”即是管风琴。后来笔者又寻访福州格致中学校友翁迈东教授、林冠彪老师等多位亲眼见过该琴的长辈,他们均证实确有其物。据翁迈东教授回忆,“刘孟湜牧师纪念堂”管风琴宽约八米、高约五米,安装于圣坛靠墙的正中央。金属琴管竖置,由中间向两边列开,依次增高加粗,两旁最粗的琴管有二十多厘米。演奏该琴时需要4人帮助鼓风,音量宏大。林冠镳老师则讲述,民国5年(1916年)福州基督教美部会原鼓楼太平街教堂迁至观巷新建立“刘孟湜牧师纪念堂”成为中华基督教闽中协会总堂,美国教会赠送该教堂一台管风琴。这是当时继北京、上海教会之后的中国第三台管风琴。此后福州基督教会凡大型节日音乐会及重要庆典活动均在观巷刘公纪念堂举行。又据笔者2006年12月13日在福州仓山博物馆调查时,发现在一张名为《EastorConcatFoochow1916》的历史照片。照片礼堂正中央的管风琴依稀可辨有27根琴管,又根据刘公纪念堂管风琴在福州城的惟一性及周围环境,完全可判断此照片记录的信息是民国5年(1916年)观巷“刘孟湜牧师纪念堂”落成后的第一次复活节音乐活动的情况。民国37年(1948年)10月,该堂还举办百人英文演唱世界经典名曲《弥赛亚》音乐活动,创造了福州近代历史上演唱该部严肃音乐作品人数最多的记录。  

  “刘公纪念堂”是福州最早使用管风琴的地方,在福建省内音乐文化史中是一个里程碑。可惜这台管风琴于民国33年(1944年)福州第二次被日寇攻陷时受损。福州基督教会原拟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来福州修缮该琴,但因战乱无法成行。“文革”期间管风琴被拆毁,从此销声匿迹,没有留下完整、详细的数据记录。保留至今的“刘公纪念堂”管风琴历史照片是福州近代音乐发展历史的有力佐证,弥足珍贵,值得珍存研究。  

  这是福州首次发现的“刘公纪念堂”管风琴历史照片。照片记录了民国5年(1916年)“刘公纪念堂”落成后的第一次复活节的情况。(感谢福州仓山博物馆潘越馆长提供照片资料。)  

  (林键)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