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章朝栻修《崇安县志》
2006-08-03 22:53:2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历史给武夷山市留下了至少两份难得的地方志:一是《武夷山志》,一是《崇安县志》。

     《武夷山志》,是由清初本邑文人董天功编纂的。这套10卷志书一个显著特点,是从浩如烟海的题咏武夷山诗文中选编了唐、宋、元、明、清的名人诗词、歌赋、游记、杂文等532家,1447篇(首),给武夷山市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而《崇安县志》是由章朝栻编纂的。它为后人提供了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从宋淳化五年(994年)建县至清的历史沿革和地域风貌等史料。章朝栻是何方人氏,他为何去编纂《崇安县志》呢?

      章朝栻(1757-1811年),字观敬,号仿轩,连江县丹阳松岭村人。松岭山村青山秀水,群峰叠翠,人杰地灵。章朝栻的父亲是清朝国学章济美,与人为善,颇有名望。章朝栻从小聪慧,勤奋好学,加上家庭熏陶,博览群书,文才大进,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举,翌年联捷进士,出任国子监典簿,改詹事府主簿,供京职者数年。后因经纪同里举人王文周丧事,旋归故里。嘉庆十年(1805年),应连江知县李菶之聘,总纂《连江县志》(10卷),展示出了他作为一位史志家的娴熟手笔与美艳文采。

      继后,章朝栻赴崇安书院任主讲,得闲游历武夷,纵览城乡,体味民风,亲历亲闻。主讲期间,由于他博学多闻,文采飞扬,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大受欢迎。一天,崇安知县魏大名亲临,见其"为文不假思索,下笔千言,而英采颖发",大喜,聘之修《崇安县志》。

      章朝栻有了在京数年任典簿和主簿打下的文字基础,加上有修好《连江县志》的经验,他经过一番搜集当地风土人情、史迹典故,驾轻就熟地运用他的文采进行编写。编写中,章朝栻没有因袭守旧,独立创新,并对史料加以考证与辨伪,不轻信妄从,以求真求实求善。经过努力很快编纂好了10卷《崇安县志》。这是一部宏篇大作,为后世又留下了一本珍贵的地方志与传世佳作。因之,章朝栻被人称为"史志大家"。

      章朝栻完成了《崇安县志》后,接受诰命,赴山东任济南分府知府。他终因"夙负才具,噤不得大展,居恒心悒悒然", 于1811年卒于任上。章朝栻生前还著有《枕山斋集》、《越吟集》、《匏系集》、《武夷集》等。

      郑寿安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