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图片新闻
国家大剧院中秋试演 农民工为首批观众
2007-09-26 07:48:04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者代表、北京建工集团的职工在进入剧场前合影。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者代表、北京建工集团的职工在进入剧场前合影。

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表演《红色娘子军》。

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表演《红色娘子军》。

几名来自德国的客人在国家大剧院咖啡厅休息。

几名来自德国的客人在国家大剧院咖啡厅休息。

  国家大剧院中秋夜试演

  歌剧院被选为首演场所 中芭献演《红色娘子军》

  本报讯 25日是传统节日中秋,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当天正式拉开试演出序幕。在首演场所———歌剧院,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登台亮相。

  据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介绍,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的国家大剧院中的歌剧院被选为首演场所,首场演出的剧目是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

  邓一江说:“国家大剧院的首演动用了专用的芭蕾舞台,这块芭蕾专用台平时储藏于歌剧院后舞台下方9米深处,这次算得上是初出深闺。”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有着全国剧院中数量最多的舞台吊杆,所有吊杆都由计算机控制,61道景物吊杆、13道轨道式单点吊机和24道自由单点吊机,让整个舞剧的布景调换迅速精准。

  国家大剧院首场演出的2000多名幸运观众是大剧院的建设者、来京务工者、曾在这里居住的搬迁居民以及部分媒体记者。

  ■记者体验

  泊位

  剧院停车场凭证停车

  国家大剧院有地下停车场,可容纳1000辆车。试演当天,停车场不对外开放,除持证车辆外,其余车辆一律不能在大剧院内泊位,而须停靠到周边停车场。

  交通

  观众在剧院外围转晕

  记者昨天乘地铁抵达天安门西站后,从C出口上台阶右转就能看到大剧院。由于此前不清楚地铁和大剧院之间有直达通道,所以记者出地铁后在剧院外围“迷路”,经保安提醒才找到通往首场演出场地的下沉式台阶。不少观众和记者一样在剧院外围“找不着北”,因为地铁至剧院的直达通道还未开通,所以大家建议外围应有明确的指示标志。

  安检

  类似机场安检约需1分钟

  从大剧院北门持票入场后,右手边便是存包处,然后见到一条安检通道,设备类似机场:观众将随身携带的包裹、手机等物品放进一个篮筐后,物品经履带传输过安检,如物品异常,安检系统会自动报警,而观众则直接通过安检通道。不同的是,观众通过安检通道后不需再经人工安检,也就是说,不会再有工作人员持安检棒等设备在观众身上“扫描”了。整个过程大约1分钟。

  验票

  演出票至少需出示4次

  观众持票刚进入北门就有保安提醒观众出示票证,随后在安检处需再次出示票证。当观众通过安检进入大厅后,礼仪小姐会请观众出示票证并引导到达歌剧院,最后在歌剧院门口剪票人员按单双号剪票。如有观众中途退场或进出,需到剪票员处领取副票作为再次进入的凭证。

  开演

  有人或迟到或接听手机

  由于昨天是中秋节加上部分道路限行,部分观众被堵在路上以致看演出迟到。此外,演出期间,还有些观众小声接听电话。

  ■现场

  搬迁居民回访“老家”

  搬迁居民张士媛、邱永利原来的家就在国家大剧院用地范围内。首演之夜,他们应邀带着老人重返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试图寻找“老家”的位置和痕迹。在把大剧院里里外外看了个够之后,他们忍不住感叹:“真没想到,我们住过的那个不起眼小院,会成为中国最好的高雅艺术殿堂的一部分。”

  ■温馨提醒·观众须知

  1.演出前90分钟可进入国家大剧院,验票并接受安检;

  2.迟到的观众请在场外等候,待幕间安排入场;

  3.禁带食品、饮品等入场;

  4.演出期间将手机调至静音,不得录音、录像或拍照。

  试演情况各方好评如潮

  若干细节尚需进一步完善

  25日,国家大剧院拉开试演帷幕,对大剧院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测试。随后,各相关部门对首场演出的测试情况做了总结。在一片叫好声中,大家普遍认为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中芭团长赵汝蘅

  音响方面还要完善

  25日,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坐在二楼观看演员表演。中场休息时,她急急忙忙地找到舞台设备部部长谈自己的感受。“演出过半,我感到今天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作为一名舞蹈演员能够在这个最高的艺术殿堂表演应该是最高的荣誉。”不过她也提到,音响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

  赵汝蘅说,走进大剧院的第一感受就是“大”,“不但剧院大,舞台也非常大,比天桥、保利剧院的舞台都要大,所以演员在这样的舞台表演就更见功底,功底要深,动作要舒展,才能呈现给观众最完美的效果。”

  ■演员徐刚

  舞台很好就是装修味大

  在剧目中饰演老头的演员徐刚说,第一次进入大剧院就觉得装修后的味道还比较重,但是舞台非常好。“地板的弹性特别好,是专门为舞蹈设计的,而且地面无接缝,这样我们就不容易在旋转和大跳时扭伤脚踝。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舞台也很大,这需要我们使出全部的能力,不能有任何保留。”徐刚说,很多舞蹈演员都非常喜欢这个舞台,“这才是我们最需要也是最向往的舞台。”

  ■设计师安德鲁

  大剧院细节还要调整

  25日,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来到试演现场。对于自己设计的这座建筑,安德鲁认为非常完美,不过他还会对一些细节做进一步调整。

  虽然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出自安德鲁之手,但他依然手持数码相机,走走看看,拍下每一个细节和场景。“国家大剧院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大婴儿’”,安德鲁的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圆,“作为婴儿的父亲,我看着他一岁岁地成长起来,从头脑中的影像变成现实中金碧辉煌的殿堂,我非常激动,这是我非常得意的一个作品。”安德鲁认为,大剧院最后的完美呈现不但有他的灵感和心血,还少不了中国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

  安德鲁说,现在大家看到的国家大剧院还不是最后的大剧院,他还将在一些细节方面做更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舞台设计部部长金志舜

  观众反映存在误区

  在中场休息时,有观众反映音乐的声音偏小,舞台的追光也有些暗,看得不够清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找到舞台设计部部长金志舜。

  “观众的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大剧院想要纠正的艺术误区,”金志舜坚定地说,“现在观众的视听都被大型的歌舞晚会搞坏了,扬声器开到最大,所有的灯光都最亮最辉煌,但这不是艺术。我们特意为歌剧院设计了两道门,就是要隔绝所有的噪音,乐器自然的声音,芭蕾舞鞋敲击地面自然的声音,这些才是最自然、真正的艺术,所以大剧院要坚决杜绝假唱。”

  ■观众

  首场试演可评完美

  80岁的观众赵女士上半场结束后就匆匆走出剧院,到处拍照参观。“这次试演太完美了,剧院更是太美了,我等不及要把它看一遍。”所有在场的观众都对大剧院的整体设计及演出评价颇高。

  本报记者 郭爱娣

  大剧院运营面临探索之路

  作为中国面向21世纪最具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在主管单位上曾几经周折。今年年初,国家大剧院终于确定由北京市主管,并明确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这意味着,国家大剧院将区别于其他按照市场运作的演出场所。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这个中国最华丽的剧院将如何运作,如何在市场化与公益性上寻找平衡?大剧院的管理者正在探索一条最符合它的运营之路。

  吴祖强和他的提案

  提到国家大剧院,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吴祖强。从1987年大剧院工程第一次启动会议开始,吴祖强20年来一直关注着大剧院的建设,也为大剧院的主管和运营四处奔走。

  2003年,吴祖强在十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呼吁:“眼下最急迫的问题是尽快确定大剧院的体制及主管部门。”“国际著名院团的演出日程一般都排到了3年以后,有的甚至能排到7年。按照国际惯例,必须提前3年谈判,提前两年签约。如果确定不了主管单位和管理体制,怎么和人家谈判?谈不下节目来,到时候演什么?”

  此后4年,在每一年的全国两会上,吴祖强和多位文艺界政协委员都就大剧院的主管和运营问题提出过提案和建议,但多次呼吁都没有得到明确答复。直到今年年初,大剧院的归属和定位终于明确:由文化部与北京市共同组建,后期管理和建设归北京市,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吴祖强认为,这一决定“还是有道理”,因为大剧院运营需要很多投入,文化部申请财政补贴不一定能满足,而北京市则有“地主”之利。

  国家补贴与市场经营

  明确了归属和定位后,国家大剧院如何运转便摆在了管理者面前。早在几年前,就有人算过一笔账:国家大剧院建成后,一年下来在水、电等能源及外部清洁方面的维护消耗将以千万元计。

  如此高的成本靠什么弥补?对此,国家大剧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邓一江的答复是,国家大剧院每年总开支将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国家拨款、经营收入和社会筹资。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位,意味着经营收入肯定不会成为维持大剧院正常运转的主要来源。这一观点,早在2004年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组织调研的《国家大剧院管理体制研究》报告中就有所涉及。研究者们预测,国家大剧院在开业前3年,80%的资金来源还要靠政府补贴。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吴祖强的认同。他认为,国家大剧院的情况与法国巴黎歌剧院有些类似,后者也是公益性非营利机构,政府资金扶持高达歌剧院支出的66%到70%。参照国外一些大剧院的运行模式,国家大剧院获得国家补贴的比例将占到整个剧院运转成本的40%—60%,这部分运转成本将由中央财政和北京市共同承担。

  吴祖强同时认为,吸引社会资本也应是国家大剧院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立体化票价吸引观众

  国家大剧院总投资近30亿元,从建设到完工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曾有人把这笔钱折合到剧院内的6000个座椅上,每个座椅近50万元。如此“昂贵”的大剧院建成后到底为谁服务?

  “国家大剧院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接触艺术、受益于艺术,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票价问题,这也是能否成就人民性的重要一环。”邓一江表示,经过反复权衡,大剧院采用立体票价体系———根据演出季项目的安排,划定总票量的70%为亲民票价,10%为相对昂贵的票价,这一做法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欣赏需求,同时又可尊重演艺市场规律,维护国内演出市场秩序的稳定。

  剧院市场面临细分

  已有54年历史的天桥剧场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座剧场。谈及国家大剧院的建成对行业的影响,天桥剧场总经理李宇坦言:“北京70余个大小剧场的经营肯定会受到冲击,但这种冲击未必不是好事。”他认为,国家大剧院的出现将会分流一部分演出,同时也会使北京的演出市场进一步细分,一些剧场将在经营上转变思路,寻找各自的特色。

  不过,与国家大剧院不同,北京其他剧院在经营上完全靠市场来实现收支平衡。对于大剧院在运营中考虑的立体化票价的做法,已有6年剧院管理经验的李宇认为还有待实践来检验,“文化要形成生产力,归根结底要走市场化路线”。

  “目前的建制无论是否理想,都不应该做过多评价,而应交与时间去检验,先试行一段时间,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经验,再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八十高龄的吴祖强感慨说,20年都等过来了,国家大剧院一定会办好。(本报记者 张灵)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