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图说新闻
揭秘福建馆镇馆之宝——朱红雕填镶嵌牡丹大花瓶
2010-04-14 09:59:51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雕填镶嵌

  即将失传的漆器技艺

  为了让花瓶分段连接处制作较为完美,同时让牡丹瓶颜色显得更为饱满富丽,潘国建与他的制作团队,选择了脱胎漆器中一项即将失传的工艺——雕填镶嵌技艺,来装饰牡丹瓶。而这项复杂的工艺,花去了团队3年多的时间。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介绍雕填镶嵌技艺,那就是普通漆器表面图案是绘画画上去的,而牡丹瓶图案则是在瓶身表面雕刻出形状后再一块块填进去的。      

  “今后大家看到的牡丹瓶实物,体积高达16.2立方米,器物表面镶嵌有红、黑两色以及螺钿事物。牡丹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富丽堂皇。用手抚摸它的瓶身,镶嵌在花瓶表面的图案非常平整,没有任何的花纹凹凸感。这是因为瓶身的图案是画在锡箔上,然后用刀剔除图案以外的锡箔,再磨平,填上颜色,干燥后继续磨平,反复五六次后才成色。”对于牡丹瓶的制作工艺,张家文充满了自信。

  “牡丹瓶呈现出的花纹,是普通漆器无法呈现的。因为普通技法制作出来的漆器图案是平的,没有深度和立体的感觉。只有雕填镶嵌才能表现出漆瓶的富丽堂皇。可惜这种雕填镶嵌技法也已将近失传。”潘国建无奈地感叹,也许某一天牡丹瓶就将是脱胎漆器最高技法的“绝唱”。

  据介绍,采用普通工艺的福州脱胎漆器,通过塑模、翻模、裱脱、地底、装饰(彩绘或磨绘)、涂漆、磨擦等60道工序,半年左右时间即可制成。但牡丹瓶仅雕填镶嵌一项复杂的外表装饰技艺就花去了3年多时间,再加上大型瓶身的脱胎,让30多名技术人员与工人整整费时5年8个月才告完工。

  百年不褪色

  让洋人感叹的“黑宝石”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工艺三宝”。

  据省参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清末脱胎漆器大家沈正镐首次送作品参展开始,福州的脱胎漆器先后参加了1889年、1900年、1904年、1911年、1915年、1924年、1926年、1933年举办的八届世博会,并都获得金奖、优秀奖等奖项。也成为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上获奖最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在中国参加的历届世博会上,福州脱胎漆器几乎都被官方作为指定的征集产品。

  陈国光告诉记者,脱胎漆器之所以让洋人叹为观止,是因为其不仅轻巧精细,经久不褪色,还在于百年前漆器的生产工艺就是环保型产品。

  据潘国建介绍,福州脱胎漆器主要原料之一的生漆,来源于天然漆树。

  不同于靠催干剂干固的化学漆,生漆是靠漆酶来起到催干作用的。湿度越大,漆酶催干的活性越大。生漆干固之后,它的硬度就会非常大,老化速度也相当缓慢,同时它还具备了耐酸耐碱耐腐蚀的特性。

  生漆的独特功能赋予了漆器百年不褪色的神奇,因此漆器也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责任编辑:邱陵】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