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黄启权:东岐古道头的历史考证
2014-08-22 18:29: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福州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福州参与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对中国海上对外商贸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肇始和推动作用,福州也从此走向海洋、融入世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是重要的“海丝”门户。1994年,《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制定,发出我国沿海城市“向海进军”的最早宣言。2012年4月,《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出炉,提出着力构建“一带一核两翼四湾”的海洋开发新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强市。2014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行动方案》中,将福州市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福州发展寄予厚望。

  为深入研究和探讨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总结回顾历史经验,为实现福州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目标提供文化支撑,20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在福州主办了“历史名城海丝门户——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福州日报》摘登部分与会省、市“海丝”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市政府原文化顾问、福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黄启权

  马尾区亭江镇东岐村是福州市著名侨乡,是闽江口的门户,又扼处闽浙交通的要道,乃历史上政治、军事要冲。东岐村依山面水,水陆交通便利,是天然避风港。明代长安村儒士程汝泉有《印岛宴游》诗曰:“天地浑如一叶舟,片帆飞泊任遨游。停杯细看崖前鹭,饮啄浮沉在浅流。”

  东岐村人文荟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在龙柄(今亭江长柄村)讲学,留下“跃龙津”的古迹,邻近各村均受到教化。明末清初已有人出洋,吸收新风气。村中历史上有进士1名、举人8名、国学生9名、贡士10名,出过陈岊溪、正庵父子双知县,出过海军把总黄武银、陆军少将张有禹和抗日烈士黄孝春,还有早年出国去新加坡、马六甲的华工张大兰、黄依杷等。

  汉初,辟东冶港(即闽江口福州港)。汉元鼎年间,东越王余善以八千人随楼船将军杨朴远征南粤,开辟了东冶至广东的航线。后来,余善反汉,朝廷分兵四路征伐,第二路由横海将军韩说率楼船由句章(今浙江慈溪县西南)南下,从闽江口直入。汉建初八年(83年),“旧交趾(今越南)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险阻”,可见当时福州港已成为中国南北货物的中转站。

  南北朝时期,东岐的先民渐从深山向近山、平原、闽江边靠近,至宋绍兴五年(1135年),东岐先民已在现村址居住,村称翁崎。宋淳熙九年之前,省城的王峬渡从河口抵翁崎,再三十里至王峬(今琅岐凤窝),东岐成为中途停靠站,东岐古道头在这时已创始。宋庆元三年(1197年),始建东岐外岭路,这里已是闽江口抵达福州的要道。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东岐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初,朝廷册封使、琉球贡船每至福州,均从这里进出。尤其郑和七次下西洋时,东岐古道头都是闽江下游泊船、候风、补给的重要地点之一。郑成功攻取福州,多次屯兵琅岐。清康熙重开海禁后,“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东岐古道头再度出现繁忙景象。

【责任编辑:刘必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