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卢美松:闽都“海丝”门户的唐代史证
2014-08-22 18:28:55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编者按:福州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福州参与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对中国海上对外商贸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肇始和推动作用,福州也从此走向海洋、融入世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是重要的“海丝”门户。1994年,《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制定,发出我国沿海城市“向海进军”的最早宣言。2012年4月,《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出炉,提出着力构建“一带一核两翼四湾”的海洋开发新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强市。2014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行动方案》中,将福州市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福州发展寄予厚望。

  为深入研究和探讨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总结回顾历史经验,为实现福州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目标提供文化支撑,20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在福州主办了“历史名城海丝门户——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福州日报》摘登部分与会省、市“海丝”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福建省文史馆馆长、研究员卢美松

  福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端点,即海上交通与贸易的出发点与枢纽站。汉代,先有闽越国的水师巨舰,后为东汉王朝的海运枢纽,所谓“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后汉书·郑弘传》),说明东冶港已是海运货物的集散地和贡品转运站。自秦汉时期发展起来的造船业与水运业,中经南朝乃至隋唐之际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与发达。到了中唐以后,福州成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已被北方人视为“大藩”之府。此时的福州,无论在政治、经济上都较从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然成一大“都会”与“重镇”。

  中唐以后,福州海上交通贸易的发展与发达景象,在北方诗人文士送别入闽任官的友朋时所作的诗文中多有表露,这些诗文便成为了解闽中历史的宝贵资料。“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这是见诸《全唐诗》记载的较早的北方人咏福州的完整诗篇,诗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中唐以后,福州开始成为唐王朝南方海外贸易中心之一。其因缘于天宝十年(751年),唐王朝军队向阿拉伯波斯王朝军队发动的“怛逻斯战役”,遭受败绩,从此失去行经千年的陆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唐王朝转而通过大陆东南和南方地区方便的海上贸易条件而另辟海上丝绸之路,从而延续着繁盛的对外贸易。福州适逢其会,发展起繁荣的海外交通与经济贸易。中唐以后,福州作为福建的首府和主政官员的开府驻节地,不仅政治地位重要,而且在经济上也成为繁荣富庶的大藩首府,这在晚唐节度判官冯审于元和八年(813年)所撰的《球场山亭记》碑残文中,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

  晚唐太和八年(834年),唐文宗下诏称:“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问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税率。”当时的福州港已经与广州、扬州齐名,并列为全国三个最大的海外交通与贸易港口。

【责任编辑:刘必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