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罗源旗杆林获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兴盛文风
2013-03-17 01:38:46  作者:李俊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耕读传家”激励村人

  走进林家祖厅,大厅门廊正中挂着一面“林家祖厅”的黑底金字匾额,门廊两侧横挂“举人” “进士”“文魁” “武魁”“拨贡”等数十面牌匾。林家祖厅建于明朝洪武6年(1373年),总占地1763平方米,属于明清风格土木建筑,1999年被评为“十邑名祠”之一。

  祖厅有一副楹联,上联是“龙吟环宇三子十孙一门九顶带”,林鼎城解释,上联寓意在林家的十三代廷标公的十位孙子有九位在清政府为官。下联是“凤鸣文笔乡试会试罗川第一名”,寓意林家曾在清朝出过一个武解元、三个文解元、一个拨贡第一名。

  这个偏僻小村庄出了这么多读书人,有什么奥秘吗?记者在许多户房子大厅出现的“耕读传家”的匾额上找到了一些答案。

  “明清时期,族人考中后,主考部门一通知到村里,村里就会在祖厅大宴酒席,而后将旗杆立起,以此勉励后人,这习俗延续至今。”林鼎城说,目前村里考上大专以上的有180多名,不少是博士、硕士,有的都当上了将军。村里每年七月半祭祖时,都要在祖厅至少摆60桌酒席,邀请他们回乡同全村人一起参加,并在旗杆林前宣读本村近年来考上名牌大学及当上硕士、博士的本村人的学习情况及学成后对社会的贡献,以此激励林家子孙秉承祖训、求学上进。

  林家村文物众多

  据悉,该村除了省级文物旗杆林,还有县级文物林家祠堂、祖厅、东山宫,以及牛石、龟石、雁石、千年古井、500年柽树、文昌阁、大王宫等14处名胜古迹,在十几座明清时期民居中,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有6座。

  “这么多的文物及名胜古迹资源,村里想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首先要把这些宝贵遗产保护好。”林鼎城说,近年来,为了让全村形成保护文物意识,村里整理了原先放在祖厅里的族谱,选出精华印刷成书,分发到每家每户。对于愿意对破损的明清民居进行修葺的户主,村里全部无偿提供木头。村里还计划投资300多万元,将占地1100多平方米、建于1962年的礼堂,改建为村文化中心及博物馆。

  (福州晚报记者 李俊 通讯员 刘其燚 谢闽星 文/摄)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池文娟】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