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古桥栖身小村无人识 400多年古桥碑卧路边成板凳
2011-08-08 22:53:56  作者:祝健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古桥成菜市场

  曾引众多书法爱好者临摹拓印

  据民国《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桥在县东。唐上元年,里人林巨卿造。明弘治间圮。署县事姚祯重造,名丰泰桥,俗呼观音桥,嘉靖间复圮。”此桥后改名太平桥。从县志看来,太平桥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经测量,横卧墙角的石碑宽0.96米,残高2.78米,厚0.20米。当地村民介绍:“碑的下段已被凿去,字迹模糊。经过清洗细辨,碑立于明崇祯庚午年三月,碑文由陈长祚所撰。”

  记者了解到,陈长祚官至工部尚书,是长乐历史名人,《长乐县志》将其立传于《名臣》,记载其任泌阳令、兵部郎、榆林兵备和工部尚书。

  碑另一面也刻有碑文,碑额竖刻 “大清”两字,推断该面应是清朝的碑刻。“一面为明碑,一面为清碑,两朝同一碑,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一位历史老师在长乐论坛留言说。

  这位林姓老师介绍,古桥碑上石刻端庄雄伟、苍劲有力,历来曾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不少书法爱好者在碑上临摹拓印。

  孙中山女婿、湖南湘乡人王伯秋,1934年被任命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长乐县长。他非常喜欢这一历史悠久的碑石。1938年离职时,还将“太平桥”三字拓印而去。

  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高中语文中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黄河浪笔下的故乡榕树就是太平桥旁那棵古榕。上世纪80年代后期,长乐市教育局每年要从外省引进几十名师范院校毕业生。这些年轻教师一来到长乐,就会到太平桥头,看这棵“故乡的榕树”。

【责任编辑:刘必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