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科教文卫
本网带您提前观赏花灯 详解传统灯组和民俗灯组
2009-01-07 10:18:10  作者:张勇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 第三届福州南后街元宵灯会将于259日(农历2009年正月十一 至正月十五)在南后街和五一广场同时举行。

  本届灯会以“弘扬闽都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突出展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谐的人居环境以及海峡西岸文明进步、人和业兴的良好态势。灯组中,有表现海峡西岸沐浴春风、气势如虹的“迎宾门”,有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和谐氛围的“福满门”、“喜盈门”、“闹春坊”、“平安廊”、“盛世金龙”,有讲述邻里相互礼让、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故事“孝义传佳话”,有再现番薯引进中国艰难历程的“番薯救饥荒”,还有展示老福州人过年闹元宵、看戏听评话、传统小吃、老行当以及儿童玩耍游戏的系列灯组。

  传统灯组:

  1. 孝义传佳话:

  东街有条狭窄的小巷,名称孝义巷。相传宋代这里居住两户官家,一姓蔡,一姓赵。蔡家依仗其父在京任礼部尚书的权势,扩建后花园,要移出墙基三尺,占点便宜。赵家阻其施工,双方闹起纠纷。蔡家子弟抢先通报其父,以期先发制人,扩墙占地。数月后他们接到家书,内有一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只是难寻秦始皇!”

  蔡家子弟只好把墙退后三尺建花园。赵家兄长得知墙地纠纷,也要求家人“让人三尺又何妨”。这样,两家间让出了一条小巷,大大方便邻里行走。

  邻里赞扬两家互相推让,和睦友好,既有遵从父兄之命的孝,也有造福乡里的义,便称为孝义巷。

  2. 番薯救饥荒:

  陈振龙(15431619),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他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金学曾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缓解了闽中饥荒。

  金学曾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首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

  民俗灯组

  花灯图案根据陈友革先生创作的民俗画设计。

【责任编辑:邱陵】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