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即时信息
闽侯新发现250多处文物 最古老的距今3千多年
2009-11-06 21:56:13  作者:赵锦飞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元末陈有定屯兵处

  陈有定屯兵处雄踞方山之上,要塞气势犹存。据考证,屯兵处建于元末明初,距今约600年。沿着遗址四周考察一圈,王振镛当场绘制出了陈有定屯兵处的分布图:营房大致呈南北纵向排列,共3排11间,房间大小不一,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陈有定修缮此处,在当时的军事战略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受当时历史和环境制约,物资缺乏,修筑这样的军事要塞实属不易。”曾江说,发现方山陈有定屯兵处,对于研究元末明初的历史意义非凡,闽侯县博物馆拟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良地银矿

  在宋代良地银矿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了完整东门,确定了当年“国营企业”银矿的矿工生活区。另外,工作人员发现了明代青花瓷片,证明遗址肯定设有管理机构。

  更让工作人员感到惊奇的是,在峭壁上发现了两个宋代骨骸罐,这些实物与文史记载相佐证,证明良地是宋明两代的大型银矿场。

  明代孝子黄淮墓 

  闽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南屿镇发现明代孝子黄淮墓,并且在墓前二摆手处,发现了与宁德上金贝村古墓相同的“闭嘴龙”纹饰。据专家考证,这种鱼龙状石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如福州郊区明代抗倭英雄张经墓、明代尚书林瀚墓;闽侯境内明代“九条金带之一”陈达墓,明代两淮转运使司林应雷墓等都是如此,说明鱼龙状雕刻与墓亭等特征并不是皇家陵寝的专利。

  明代孝子黄淮墓,位于南屿镇新联村岭东九梁山东南面的山顶上。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墓呈八卦形,构造讲究,有三级墓埕,墓前三摆手,一摆手平檐,二摆手雕饰鱼龙状石雕,三摆手雕饰座狮。下为如意龟趺供桌,上为墓亭,亭四柱三间,进深一间,柱梁枋用青石雕琢,亭檐及墓后围为花岗岩,方状连柱础石柱。它的墓志铭碑文已失,碑额现藏闽侯县博物馆。

  探究:闽侯为何频频新发现文物

  记者了解到,闽侯这次新发现250多处文物,加上原来已有的272处文物,总量已达到500多处。“第三次文物普查还有两年时间,现在我们已经走遍了318个行政村,正在向2000多个自然村进军,还会发现更多文物。”曾江说,此次文物普查,“在一些偏远地区发现许多文物,廷坪乡发现了明代溪岭亭,洋里发现了新店宋代古井,以前走得少,这回普查要走遍。”

  “闽侯历史悠久,再加上位置独特,新发现这么多文物不足为奇。”王振镛告诉记者,5000多年前就有昙石山人在境内生息繁衍,一直绵延至今。“作为‘八闽首邑’,它一直是军事政治活动中心,所以留下了非常多的财富。闽侯县地理位置包围整个福州,条件得天独厚,再加上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文物资源丰富,比如闽侯的木拱廊桥有7座,数量在全省居于第三位,这在全省不多见。”王振镛说。

  建议:可开发“首邑”特色旅游线路

  曾江表示,摸清了闽侯县文物“家底”后,县博物馆将有计划进行申报,并进行保护性修复和迁移保护等工作,如方山寺要进行抢救性发掘,木拱廊桥要进行实地测绘,对于进一步研究闽侯古代历史、科学艺术成就具有较高的价值。曾江建议,这些资源可以合理利用,打造“首邑文化特色”,作为闽侯特色文化旅游线路。

  闽侯县旅游局局长林国雄告诉记者,目前闽侯县已经开通昙石山文化和旗山旅游线路。其中,昙石山、三叠井和龙台山庄连成一条线路,旗山和龙泉山庄连成一条旅游线路。目前旅游局还在考察白沙新坡古民居等新线路。“对于开发‘首邑’特色旅游线路,我们将实地考察后,推出一些精品闽侯特色文化旅游线路。”

  (福州晚报记者  赵锦飞  文/摄)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