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暖男翁超茶:危机下播种春天
2014-10-09 16:55:5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他8岁挑担子、走山路,16岁做学徒、练木工,19岁“大师傅”、精手艺,25岁当厂长、二把手,27岁办企业、闯商海。

  1986年底,翁超茶在温州当地打工制做小家具,手艺被三明将乐一家企业看中,19岁的他也就来到了福建,做起松木、杂木类等木制玩具的开发生产,一直到1994年。

  这一年,在老东家的鼓励下,他拿出兜里的几千块钱,再从亲朋好友那里,最终筹到了办厂需要的5万块钱,“利息两分。”

  那时,技术,是翁超茶的优势。除此,他没有更多资本。工厂设立后的四五年里,他一直“接单开工。给什么做什么,给什么能做什么!”由于技术过关,产品过硬,1999年,他的企业还成长为将乐县的“龙头企业”、“纳税大户”。不仅如此,他还在木材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开了用中纤板做家具的先河,公司还为此获颁了政府“科技型企业”的牌匾。

  第二年,他乘胜追击,到福州金山设厂,逐步改善公司营收状况。

  2007年,一个450万美金的订单砸向翁超茶,并成为他事业的转折。“考察到签单还不到一周!当时广东企业都不敢接,算不准能不能按时交货!”通过朋友介绍,这家德国企业的香港办事处找到了翁超茶,那时,他在长乐只有3幢厂房,“产品结构和品质都不错,可公司规模不大,3个月交期,能吃得下?”

  当双方坐下来交谈时,他向客户讲起了自己入行、起步、创业的故事。“他认为我从一个普通学徒做到现在,不简单,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是稳固的、值得托付。”翁超茶说,其实,这笔生意得益于他经营观念与思路的转变,在那之前,他从广东招来大量技术人才,“广东能做的,我们福建也能做!”

  赚了一大笔钱之后,翁超茶首先改善了厂房的消防等安全设施,第二年又买了另一幢厂房。

  接下来,他“以租代买”扩大规模。“攒些钱,先租厂房生产,等有钱了再一幢一幢的买下来!”翁超茶已经做好了长远计划。如今,他已有两万平方米的厂房,每年向德国、法国、澳洲、北美、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供货,年销售额增幅达10%-20%。

  众所周知,要获得订单,并不容易。翁超茶带领自己的研发团队,根据订单图纸进行打样,并根据畅销产品的设计思路进一步研发,主动向客户提供十几、二十款等更多选择,“市场就越拓越宽了。”

  实际上,在家居行业,国外市场的争夺同样激烈,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价格血拼更是家常便饭。

【责任编辑:黄新锦】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