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产品大打收益牌 别被各种收益率忽悠了
2011-05-16 21:31:44  作者:温海龙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记者注意到,不少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很少提及“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并不保险,也很少强调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要远远低于年化收益率。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某款短期理财产品号称91天的年化收益率为4.5%,那么购买10万元产品,实际收益是100000元×4.5%×91/365=1122元,而不是4500元。

  专家提醒:别被收益率忽悠了

  “年化收益率并不是实际收益,王女士只投资了该产品7天,收益就应该是年化收益的7/365,也就是58元。”在榕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陈先生解释,年化收益率实际上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的能取得的收益率。

  在榕一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叶女士向记者介绍,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因此市民看到的收益率实际上都是“预期收益率”甚至是“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概念,而且“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也并不“保险”,风险较高。

  那么,什么是预期收益和最高预期收益呢?据了解,预期收益是银行认为的在“正常”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收益,而最高收益是在极为有利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封顶收益。只有当产品到期了,银行根据整个理财期间产品投资标的的实际表现,按照事先在产品说明书上列明的收益率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率才是实际收益率。

  业内专家提醒,当不少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越来越高时,投资者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仅年化收益率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而且预期收益率也有可能会兑现不了。市民购买理财产品时别被各种收益率给忽悠了。

  (福州日报记者 温海龙)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