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近年每年销售增长约20% 同利肉燕福州将再开2店
2014-06-23 07:17:27  作者:王玉萍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创新:开网店出书编舞

  在陈君凡看来,同利肉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创新”二字。

  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同利肉燕在保持纯手工制作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品种花样、包装和经营方式上进行了许多创新。

  “祖辈经营老铺,完全是把它当成养家糊口的营生。”陈君凡介绍,囿于祖辈传统的经营方式和习惯,早期福州上百家燕皮店历来只管打燕皮卖燕皮,同利肉燕老铺也不例外,老铺传承到他父亲手上时,还是继续只做燕皮生意,供应给邻里乡亲。这样一来,邻里乡亲买回燕皮后,还要买馅料二次加工成扁肉燕、燕丸等食用,既繁琐又费时,一些原本喜欢吃扁肉燕的人也因自制不方便而弱化了对扁肉燕的兴趣,进而制约了燕皮的消费。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陈君凡和他的父亲开始思索,并反复试验,最终调制出一种鲜美多味的特制肉馅,同利肉燕的鲜肉燕产品上市便一炮走红,不仅受到消费者热捧,也引得同行们纷纷效仿。

  走进晋安区西园村的同利肉燕生产车间——“中央厨房”,只见窗明几净,纤尘不染,透过玻璃门窗,打制燕皮、包馅、蒸煮、晾干等一道道工序尽收眼底,全部规范有序。这个“中央厨房”于2011年8月建成,也是福州老字号走出手工小作坊,迈向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

  为了扩大产品知名度,陈君凡积极参与到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展会中,别出心裁地制造亮点吸引人气:率领10多个弟子,现场抡动木槌,表演打燕技艺;在展会上竖起自己的巨幅卡通头像为品牌代言。他还在产品包装上不断创新,并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开办专门网站,网购者遍及海内外。此外,陈君凡还在肉燕文化上下功夫,不仅出版了《同利肉燕传奇》《穿过后街的百年槌声》等书籍,还编排了“打燕舞”“同利诗声”等。

  如今,陈君凡所思所想的,已不仅仅是同利肉燕自己要做出效益做出品牌,更要成为同行业乃至老字号的龙头,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

  快评

  ■木又

  一个同利肉燕,一个精锡制品,同样是老手艺,一个越做越大,名扬大江南北,一个却“独苗”苦撑,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读完这两篇报道,留下一个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老手艺何以焕发新生机?

  老手艺是一种财富,因为它历史悠久、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集聚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进步和市场发展,特别是外来商品的冲击,人们消费需求的转变,老手艺也需要“变脸”和转型。

  在这方面,同利肉燕堪称典范。为顺应顾客消费习惯,它从只打燕皮卖燕皮转型为卖燕皮也卖肉燕;为追求更高效的经营模式,它从小作坊升级为“中央厨房”;为迎接网购时代到来,它在网上开起店铺……可以说,百余年来,这个老铺一直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把事业越做越大。

  反观精锡制品,散兵游勇单兵作战的生产模式,养家糊口固陈守旧的生产理念,使得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面临无人传承的窘境,昔日“海丝之路”锡制品的辉煌不再。

  老手艺不能倚老卖老,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在学习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实现突破,焕发生机,否则,一味守旧,老手艺恐怕就只能成为“老”手艺了。

【责任编辑:朱红杰】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