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福建淘金客创业史不亚于闯关东 金价20年上涨3倍
2009-11-13 10:47:34  作者:周元强 杨剑峰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个人创业史:从打金弟到珠宝商

  黄金价格大涨,众多小打金店、一批早年出来闯荡的打金者因此受益,经历了“打金学徒→开打金店→开黄金加工厂或珠宝零售店”的创业历程,如今成为大珠宝商。

  黄怀淳是福州一家知名珠宝店的老板,目前在全国各地有30家首饰经营店。他告诉记者,1989年,他开始学首饰加工工艺,刚开始他学的是银饰加工工艺,因为当时多数人买银饰。但他发现,随着经济发展,男女老少戴一两件黄金饰品已不是稀罕事。谁家女儿出嫁,总会准备一套手工打造金耳环、金手镯、金项链等。于是他转学金饰加工工艺。

  1990年,黄怀淳开了一家“洪淳打金店”,当时福州的个体黄金首饰加工店渐渐多了起来。精明的黄先生看到亲戚朋友从海外带回一些金饰品,它们看起来特别有光泽、亮度。一打听,原来这些金饰在手工打造后,再用车花机抛光,所以特别有光泽。黄怀淳咬咬牙花2.5万元购买了一台进口车花机。

  传统金饰加工工艺加上现代机械工艺,让他加工的金饰品时尚亮丽,吸引不少顾客,他一度成为业内领军人物。1995年加工生意依然红火,但黄先生察觉到加工市场存在耗时长、款式少等缺点,而金饰品零售市场潜力巨大。于是他开始加大金饰品零售规模,还引进了钻戒等饰品。

  2004年,随着黄金市场开放,同行一些人转型投资黄金加工厂,黄怀淳则毅然放弃黄金加工市场,全面转型做零售业务。如今他的店面遍及全国,品牌知名度也得到市场认可。“从现在看,我放弃黄金首饰加工转型做零售是成功的。毕竟,随着国人腰包越来越鼓,对首饰的消费更趋向多元化。”黄怀淳表示。

  也有部分经营者开始另辟蹊径。邹先生今年才32岁,但在外打拼17年了。15岁时,家在全国“打金”发源地——莆田荔城区北高镇的舅舅带着他出远门学习金饰加工,目前他已在杭州一大型商场开了两家金行。随着金行竞争越来越激烈,邹先生意识到代销的金饰要有品牌知名度才易被客户认可。随着金价的不断上涨,投资型金条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其金行也有代销厂家金条,但此类金条附加费用较高,而投资型金条买卖差价只有十几元,而且有开展回购业务,便于投资者买卖,因此他更看好后者。邹先生在杭州的中国黄金加盟店已在装修,将于月底开业。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