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屏东地铁考古解开历史谜团 发掘大量遗迹和文物
2013-11-04 07:34:05  作者:綦芬 陈建国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已发现的最早水井亮相

  西汉建筑台基还出土了三口井,其中一口井是在离地面(含车站支撑梁架)约3米的西汉地层发现的,井圈内径0.95米、外径2.25米,考古人员清到井深1.4米时就已经出水。这口井屡有修葺,底下是碎陶片垒砌的陶井圈,上面再用瓦片层层叠砌,就像福州中秋的传统习俗摆塔。其他两口井也是瓦片砌的。“这里的汉代水井是目前福州发现的最早的古井。”林果说。

  宋代大河道成“宋瓷博物馆”

  此次考古还挖出了10多条河沟与河道。其中,西汉建筑台基的南边有3条东西走向的河沟、河道,分别是南朝、唐朝、宋朝的。由于这些河沟、河道的东西方向被与其垂直的人防工程打断,两端受地铁连续墙限制,因此实际长度无法确定。

  宋代大河道较长,但被地铁连续墙打断了。河道废弃后,变成垃圾坑,里面出土了很多瓷器,福建博物院专家陈子文称之为“宋代瓷器博物馆”。从釉色上分,这些瓷器有青白釉、青灰釉、酱釉、黑釉、绿釉等;从器型上分,这些瓷器有碗、杯、碟、灯盏、罐、壶、枕等。“这么多瓷器出土,应该是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张勇表示,瓷器多为碎片,但大多可以修复。

  出土大量贝类和骨头

  宋代大河道还出土了贝、螺、蛤蜊壳等大量贝壳类物品,骨头等人类食物残渣,宋代的骨簪,果盒,木桶片和底,漆盒盖子等。其中,漆盒的盖子上用朱漆写着“郑正”二字,估计是漆盒主人的名字。“这条河沟反复使用,所以出土的东西多。”张勇说。

  冶山北坡挖出的唐代大河道宽8.5米、残深3.8米,属于城壕性质,可能东接欧冶池、西接西湖。

  南朝河沟宽三四米,残深逾3米。“这条河沟东接欧冶池,西通西湖。”张勇说,河沟里挖出的南朝人面瓦当,鼻梁笔挺,不像汉族人。

  “这里发现了这么多的河道、河沟,说明这一带以前水量丰富,有些河道可能是沟通两河,起到排水与泄洪的作用。”陈子文推测道。

  与水有关的遗迹的现身

  此次,考古人员还发掘出唐代水井、台基,以及明清木槽等与水有关的遗迹。

  考古人员在东半部的唐代地层挖出一口大井,内外径分别为2.1米和2.4米,挖了逾2米深还没到底。井圈上部是砖砌的,下部是坚硬的生土层。井里出土了大量的碎砖、瓦当、板瓦、筒瓦、盘口壶、鹿角等。这么多砖瓦的出现,专家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井上面有亭子,后来亭子坍塌,砖瓦掉入井里;二是井废弃后,周围砖瓦建筑堆了进去。

  考古人员在东半部的唐代地层还发现一处台基。台基呈曲尺形,东、西两边分别被地铁连续墙和人防工程打断,东西残长2.7米、南北残长2.6米、残高约1米。“台基底下有淤泥,旁边有较大的沟,这可能是临水建筑。”张勇表示。这处台基的砌法很讲究:台基底下有淤泥,先在较大范围抛一层乱砖,起加固基础作用,然后在砖上夯二三十厘米厚的黄土,再砌上石基,石基上砌砖,砖上砌平台。平台被破坏了,目前只剩残留部分,平台上可能建亭台楼阁。台基上有一层倒塌的堆积,出土了很多隋唐的砖瓦、板瓦、筒瓦等,其中一个筒瓦上有“大陏大莘”的铭文,这是祈求丰收的意思。

  考古人员在西半部的明清地层,分别挖出大、小两个长方形的木槽。其中的大木槽做得很讲究——它是一圈插在淤泥中的木桩,内砌一圈石条,外挡一圈木板,长2.9米、宽1.4米,露出地面约70厘米。“这两个木槽的具体性质现在还不太清楚,应该是水上建筑的水下部分。木板起挡水作用,水不会冲进去。可能是宋代大河道荒废后,河边住户在河道上搭盖的建筑。”陈子文推测道。

  考古人员在东半部还挖出一条长10多米、残宽2米的明代石板路。专家估计那是鼓屏路上主要的道路,到民国初年还在使用,后来改成排水沟了。

【责任编辑:陈颖】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