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电视从稀有品到必需品 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变迁
2008-11-17 21:15:28  作者:阮长安 王杨林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口述:林芬 
   
  邻居家成了“影院”
      
  “30多年前,想看电视还得提前去邻居家占座。”“那时候,买一台电视机还得找关系、托熟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家庭开始拥有电视机,福州有了第一批电视观众,他们对平生第一次与电视的“亲密接触”都记忆犹新。
      
  1973年,正在上高中的林芬放暑假到仓山镇万里村一个亲戚家中做客。那位亲戚的一位邻居出身华侨家庭,他用国外带回的一些电视机组件自己装了一台电视机。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电视机。我记得它的屏幕是椭圆形的,对角线长度只有15厘米左右。但是它的机身很大,用一个大木盒包裹着,前面只露出屏幕。整体大小相当于现在的54厘米彩电。”林芬说。
      
  自从这位邻居有了电视机,他家每晚都挤满了人。“邻居很大方,将电视机搬到了客厅里给大家看。10多平米的客厅挤着20多人。去迟了占不到好位子,所以要提前去占座。”林芬说。“乡下娱乐活动少,村里人平时晚上七八点就睡觉了。但自从那家有了电视,人们的休息时间都推迟了两三个小时。”
      
  1978年,林芬的另一位邻居买了台23厘米电视机。“那时正在热播一些日本电视剧,于是那位邻居家每晚也成了‘影院’。观众比那位华侨邻居家的还多。”
   
  为看春晚
      
  花光积蓄买电视
      
  1983年,林芬买了一台日立牌30厘米的黑白电视。由于当时市面上进口电视机很少,这台电视是她千方百计找关系、托熟人才买到的。“那年听说电视台要举办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春晚,我花掉了家里的积蓄,买了这台电视机。”她说。
      
  刚买电视时,她家只能收到8个频道,主要以新闻和电视剧为主。“没有电视前,我和家人晚饭后常常去剧院、影院或街坊邻里处串门;有了电视,就不常去剧院和影院了,常在家里看电视。邻居们有了电视也都不太爱串门了,热播剧一开演,街上基本见不到人。”
      
  为了更好地收看节目,她开始订阅《福建广播电视报》,关注报上每周的电视节目预告。如今,她还保留着部分当年的节目预告剪报。
      
  上世纪80年代,福州人还没有用上闭路电视,“屋外一刮风下雨,电视画面就会‘下雪’,我们得常常晃晃天线、碰碰电视。”1992年,林芬换了台21英寸的彩电,又装上了闭路,频道增加了20多个,也不再需要调节天线了。
      
  如今,林芬一家正打算添置一台液晶屏幕的彩电,再安装上数字电视机顶盒。“30年前,我怎么也想不到将来还能把电视机挂在墙上看,而且还能自己点播电视节目,电视的更新换代真是快!”
   
  □相关链接
   
  数据显示:我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28%
      
  据1985年《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统计,1984年福州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电视机74台。
      
  据1992年《福州经济年鉴》统计,1992年全市电视覆盖率达92%。
      
  据1994年《福州经济年鉴》统计,1993年全市已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8.5万户。
      
  据1999年《福州年鉴》统计,1999年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为55.0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23%。
      
  据2000年《福州年鉴》统计,2000年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63.41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7.54%。
      
  据2005年《福州年鉴》统计,2005年全市有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7%。
      
  据2006年《福州统计年鉴》统计,2006年全市有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5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28%。

  (福州晚报记者 阮长安 王杨林)

【责任编辑:詹丹】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