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二十多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纪念亭上聚首(图)
2007-10-26 08:52:54  来源:海峡都市报  【字号
  他说,不少幸存的老军人家中都保存战利品、纪念章等各种和抗美援朝有关的物品。2005年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征集抗美援朝文物,很多老同志都捐赠出来了。据他了解,闽侯竹岐乡的陈桂学和白沙镇的陈有山两位老战士各捐献了一本集体一等功纪念证;螺洲镇的志愿军战士陈本煌捐献朝鲜姑娘赠送的线织手电筒套,还有用美军战机残骸铸制的筷子,以及当时向敌军散发的封面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关防大印章的投降安全证,战场上缴获的美军军用汽油炉、照相机等。

  一天救十几个伤病员
 
  周祯荣老人,看上去一点都不像73岁。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是卫生员,救护过无数的伤病员,荣立了两次三等功,还火线入了党。
 
  说起以前的事,老人乐呵呵的,“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时,身高不足1.60米,体重才42公斤,差点体检没通过没当成兵。”老人说,1952年9月,他成了名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每次战斗都很激烈,有时一天遭敌机轰炸十几次。为了更多地救护伤病员,他把眼睛蒙起来苦练包扎技术。有一次,在参加“252”阵地战斗时,他一直拉肚子,可这一天战斗非常激烈,阵地上的伤病员很多,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哪里战斗最激烈,他就出现在哪里。一天下来,他抢救了十几个伤病员,受到首长表扬。
  
  他在当卫生员期间,有件事让他记忆深刻:一位高个子战士受伤,肠子都流了出来,血一直往外涌。经过简单的包扎,他要求用担架把战士抬到营部卫生所抢救,没想到这位战士说“不要抬,我自己可以走”。最后,他含着泪水,目送着这名勇敢的战士一拐一拐地走下山去。
  
  在一次打“646·9”山洞时,有的战士生病倒下了,按规定卫生员可以不参加打山洞。但他主动请缨,要求顶替生病的战士。战斗中,他手上长了疖子,胳膊肿得有两个馒头大,还发着高烧,但他一直坚持战斗。之后,部队把他的事迹编成文艺节目,在各部队演出。

【责任编辑:詹丹】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