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图片新闻
走进社区里感受“和谐榕城”
2007-01-26 21:31:05  作者:陈宓,朱榕,郑帅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榕城大大小小的社区里,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故事里的事,都是居民的事,是和谐家园的缩影

为困难邻里办起加工点
   
  “杨大姐真是个好人,办了这个加工点,让我们下岗职工不出社区也有活干,帮助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困难啊!”24日,在连辉社区采访时,社区居委会主任詹桂美把记者带到社区内的一个皮具加工点。
   
  皮具加工点的创办者杨大姐是一名5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和别人开厂办企业不同,她的定位始终在社区,她说:“连辉是个老社区,左邻右舍难免有经济困难的,我既然有这个资源,就接些单子来做加工,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就是给困难的街坊邻里找点活计。”
   
  从去年7月开始,连辉社区内先后有五六十名困难居民在这个皮具加工点上班,其中勤快而手艺好的月薪可达五六百元。对于社区内的下岗职工来说,由于上有老下有小,皮具加工点的工作让他们可以兼顾家务,非常方便。
   
  采访中,杨大姐一再交待记者不要写出她的名字,她说自己的初衷是想做好事,但现在看来做得不够好,每到淡季,加工点就不得不关门歇业,“实在不好意思讲给人听”。
   
  刚办加工点的那会儿,杨大姐第一个找到社区居委会主任詹桂美,希望帮忙解决厂房问题。二话没说,社区很快协调老人馆腾出二楼一处堆放杂物的场所,第二天又用喇叭在社区内宣传招工,加工点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
   
  当下正是皮具加工的旺季,经常有居民、农民工和社区外的人找上门来要求一份工作,杨大姐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更多的人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夜猫子”巡夜 保社区平安
   
  在师大社区,活动着一群职业“夜猫子”――小区夜巡队,他们夜间“游荡”在小区,守护着小区的平安,白天补觉,长期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夜间的小区要比白天要熟悉得多。
   
  夜巡队李队长告诉记者,小区夜巡队2000年10月成立,成员多是退伍军人和下岗军人,队员每天从晚8时到次日早7时,察看小区主要道路和区内27幢楼的偏僻死角、楼道,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
   
  做巡逻队员,虽枯燥,也时常碰到惊险时刻。去年10月15日凌晨2时许,当李队长巡逻到小区18号楼时,听到楼上传来异响,他立即通知其他巡逻队员包抄18号楼。冲上2楼时,队员们发现有五六名窃贼正在撬201号房。说时迟,那时快,只听队长一声呵斥,队员立即将楼梯口堵住,窃贼发现不妙转身突围。附近居民听到声响,也纷纷前来支援夜巡队员,将窃贼吓跑。
   
  在李队长的巡逻“生涯”里,此类事件并不鲜见。每次“有惊无险”之后,社区住户都会前来道谢一番。师大社区的居民们告诉记者,有了夜巡队后,社区的治安状况好了很多,晚上睡得更踏实了。
   
“老人之家” 伴老人晚年

  太平洋社区的留美人士金泽民小姐每次回国,总要到太平洋社区的“老人之家”去看望社区老人,同他们聊天解闷,遇到节假日还会送上几百元钱的慰问金,也表达自己对“老人之家”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2005年11月,在“老人之家”的管理人员郑淑贞和保姆陈阿姨的看护下,金女士的母亲金允丁安详地离开人世。
  
  金允丁老人生前住在太平洋社区观海路4号楼。由于女儿长期在美国,长久的独处养成了老人孤僻执拗的性格,相继请了两三个保姆,最终都不欢而散。因为请保姆一事,金允丁时常打电话向女儿诉苦,让不便回国探亲的女儿又担心又苦恼。
   
  2004年2月,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曾担任一福利院退休院长的郑淑贞成立了“老人之家”,专门照顾社区里的困难老人。在郑淑贞介绍下,一位陈姓阿姨成了金允丁的专职保姆,平常挑剔的金允丁老人竟和陈阿姨一见如故,心情也开朗了许多,腿脚方便时常到“老人之家”去聊天。陈阿姨和郑淑贞一直照顾了老人一年多,直到她走完最后的岁月。因女儿赶不及回国,陈阿姨和郑淑贞帮忙料理了金允丁的身后事。
   
  2006年“母亲节”,回国探亲的金泽民感念郑淑贞和“老人之家”的情谊,捐助了2000元。其后,她又多次捐助,前后共捐资四五千元,并向郑淑贞表示,如果“老人之家”要扩建,她愿意承担全部装修费用。
   
  在“老人之家”,还有10位老人也受到了像金允丁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照,他们大多家境困难,行动不便。郑淑贞告诉记者,到这个月底,“老人之家”已成立整整3年。3年里,是许多像金泽民这样的热心居民支持和援手,才让“老人之家”走到今天。

  (福州日报记者陈宓 朱榕  郑帅)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