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海西经济区纲要解读 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2.8万
2007-01-30 09:43:40  来源:台海网  【字号

  《纲要》为福建新一轮发展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战略规划,全篇长达73页,《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力争更好更快些,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8万元。到2017年,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纲要》提出,我省将着力实施“八大举措”和构建“九大支撑体系”。

  八大举措包括: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建设文化强省。

  九大支撑体系包括:一是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二是统筹协调的城乡支撑体系,三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四是优势独特的闽台交流合作支撑体系,五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支撑体系,六是富有活力的创新支撑体系,七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支撑体系,八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九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城市群建设

  9个设区市定位明确

  福州:要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重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一城两翼双轴线”发展战略,推动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跨越式、组团式发展,构筑临江向海、山水相间的沿江滨海现代化城市新格局。

  厦门:要着力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航运物流中心、旅游商贸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建设成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泉州:要突出集聚、提升、拓展,实施港城联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漳州:要打造两岸经贸合作、新兴制造业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建成与厦门特区互动、对台合作紧密、对外开放领先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三明:要优化永安——三明——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建设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成为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

  莆田:要依托湄洲湾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强劲、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湄洲湾港口城市。

  南平:要积极推进向建瓯——建阳——武夷山和顺昌——邵武两翼高速公路沿线拓展,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腹地、南接北连战略通道、中国南方生态绿谷。

  龙岩:要以闽粤赣边交通枢纽和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要素,以生态型产业集聚与扩展为支撑,建设成为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

  宁德: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的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连接内陆与海外的重要出海口和海峡西岸东北翼富有竞争力的新增长区域。

  交通网络

  逐步实现县县通高速

  港口:积极参与全国港口分工,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加快发展宁德港、漳州古雷港区和泉州新港,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及疏港公路和铁路建设。同时要推进内河航道综合整治,畅通内河航运,推进河海联运。

  铁路:建成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温(州)福(州)、福(州)厦(门)和厦(门)深(圳)铁路;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龙(岩)厦(门)铁路;连接中北部地区的向(塘)莆(田)铁路。改造提升赣(州)龙(岩)、横(峰)南(平)、鹰(潭)厦(门)、外(洋)福(州)、漳(平)龙(岩)和漳(平)泉(州)肖(厝)等既有铁路等级。  

  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龙(岩)长(汀)、浦(城)南(平)、泉(州)三(明)、永(安)武(平)、宁(德)武(夷山)等干线高速公路、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及连接县城、重要旅游区、沿海港口的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缩短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时间,逐步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旅游产业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北起宁德,经福州、莆田,至泉州、厦门、漳州的东部蓝色滨海旅游带,和北起武夷山,经南平、三明至龙岩的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

  壮大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旅游、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旅游、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旅游和以龙岩为中心的闽西旅游等旅游产业集群。

  提升武夷山、鼓浪屿、妈祖文化、海丝文化、泰宁大金湖等比较完善的品牌,拓展完善福建土楼、古田会址、滨海火山等基本成熟的品牌,重点培育白水洋、昙石山等正在崛起的品牌,以及还将建设一批旅游重点项目,丰富旅游产品。

  海洋开发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以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水平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布局,建设厦门湾、湄洲湾、罗源湾、三都澳、东山湾等临港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造船、石化、汽车、冶金、桨纸及木材加工,能源等产业。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建立一批生物多样性和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区;合理开发海域资源,分类开发岛屿资源。

  发展海洋科技和优化海洋开发布局,形成厦门、福州、泉州、漳州、莆田、宁德等海洋产业集聚区,拓展海洋开发空间。

  能源开发

  打造沿海重要能源基地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加快清洁、高效电源的合理布点和建设,大力发展清洁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为我国沿海的重要能源基地。大力发展电力、电网,并加强新能源开发、能源储备。

  人才培训

  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物

  重视各类人才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开发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围绕培养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1工程”、各学科人才培养“155专家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市场“1211”工程,并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工作力度。

  闽台交流

  推动航线延伸到台湾

  扩大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建设,健全闽台两岸人流、物流往来有效管理机制,便捷通关入境,争取更多台湾本岛民众和大陆赴台人员循“两门”、“两马”和泉金航线往返两岸,争取增设直接往来货运口岸,推动直接往来货运航线延伸到台湾本岛,推动闽台空中直航,增强福建作为两岸交往的通道功能;建立海峡两岸旅游互动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厦门——金门”、“马尾——马祖”和“泉州——澎湖”双向旅游线路,不断丰富“两山”(武夷山、阿里山)、“两水”(大金湖、日月潭)、“两岛”(平潭岛、澎湖岛)等主要旅游景区对接合作内容。

  拓展闽台农业全面合作,构筑两岸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进消化和农业发展机制创新三平台。

  公共卫生

  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调整城市医疗资源布局,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城市社区卫生首诊制度和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社保体系

  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将全省各类企业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伤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收入分配

  稳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形式并存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建立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依法调整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结构,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稳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建设廉租住房,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关心城乡、灾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和特困群体的医疗和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导报记者 杨文
 

【责任编辑:林志彻】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