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85载自强不息 厦门大学走向世界(图)
2006-04-07 10:33:25  来源:厦门日报  【字号

厦大校庆中外校长论坛昨举行,10所名校校长看起来并不轻松,发言时齐喊有压力

本报讯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王瑛慧)美国历史学家、作家亨利·亚当斯在《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几十年不变的大学课程。他说,当时世界在奔向20世纪,而他接受的还是18世纪的教育。

过了一个世纪,大学仍在承受类似的指责。昨日,在厦大举行的中外校长论坛上,饱受压力的十所名校校长探讨了大学如何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期望。

校长们取得一个一致的看法:大学的全球化是一个趋势,但是,在追求全球化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多样性。

在校长论坛上发言的十名校长分别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萨塞克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和厦门大学。包括北大、牛津、剑桥大学的100名中外名校校长参加论坛。

中外校长齐喊有压力

尽管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是当地甚至是世界的领袖学校,但是,校长们看起来一点也不轻松,齐喊有压力。校长们说,今天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变化步伐已经使大学面临落后的危险。

美国康奈尔大学前校长杰佛里·雷曼教授说,大学有时要受到地方政府以及一些急功近利者的压力,我们要自己平衡预算,雇佣教师和职员,高效率地运转学校,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人们希望我们能走得更远——很多大学还被要求像办公司一样办大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副校长杰弗瑞·布尔顿教授说,社会对大学提出的要求从未像现在那么多,没有一所大学能满足人们对它的所有需求。他举例说,人们要求我们传授传统知识,但也不要忘记创新;要提供技术熟练工人,但学历又不能太低;此外,大学要为政府提供建议,而需求的名单还不断加长。

大学能从全球化中受益

全世界的人都在谈全球化,大学也不例外。校长们昨天说,外部的压力可能使高校的决策者不仅要调整大学机构,而且要改变这些机构,全球化可能就是大学做出的应对策略之一。

校长们说,所谓的大学全球化就是指大学要从其他地区的学校进口知识资本,然后出口自己的知识资本,与自己相似的大学交流科研成果、交换师生。

布尔顿说,大学要拥抱全球化的原因也很简单,例如,21世纪的科学发展把研究者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全球变暖和描绘人类基因图等类似工作就需要大学开展合作而不是单兵作战。

此外,还有市场问题——联合办学有利可图,不过,他认为,大学组织要追求全球化,还因为它们能为促进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理解提供帮助。

保持多样性也很重要

雷曼说,全球化也有它的负面——当两种文化相互交流,它们会相互影响,并改变对方,而一些独特性也许就在这过程中消失了。他认为,世界毕竟很大,人们首先必须是属于一个地区、一种文化和一个国家的,这也决定大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和自己特定的身份相协调。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在发言中指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大学保持多样性的重要性,因为这决定培养出的学生的方向。他介绍说,香港城市大学正尝试让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学习各国古老的文化。

厦大前副校长、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通过数据试图说明一个道理,大学还是要有所分工,精英型大学也许有自己更重要的任务,而不应该在普及高教大众化教育中冲锋陷阵,正如“一位五星级酒店厨师并不一定能胜任大排档的工作”。

老师倾听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悉尼大学副校长朱迪斯·萨克斯教授被学生问及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有问题,作为校长,该怎么办?萨克斯认为,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学生也要尊敬老师,两者都是“学者”,要互为思考。她提出一个让很多人感觉意外的解决方法,她说,如果问题很严重,也许校长们要考虑提高老师待遇,老师日子好过点,学生也会活得轻松些。

【责任编辑:林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