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中国第1所幼儿园藏身鼓浪屿 已有108年历史(图)
2006-12-12 21:50:22  来源:厦门日报  【字号
  课程设置丰富多样     

  “因为怀德幼稚园的资金由教会负责,教师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传教自然是幼儿园的中心任务。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幼稚园的宗教功能很快就减退了,保教功能逐渐占据优势。”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说。他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教士把当时先进的幼教理论引入中国和厦门,客观上也推动了厦门幼教事业的发展。

  在传教士时代,采用的是西方流行的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杨园长说,这些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为本位,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至今仍有影响力。

  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穿着长袍的孩子们学刺绣、做操、学语言时的画面。幼稚园的课程以读经为主,也设置了数学、自然科学、绘画、手工、唱歌等课程,学具主要从英国运入,大型户外玩具均为木制。遗憾的是,这些学具都没有保留下来,不过,从老照片中还能找到孩子们和木制户外玩具的合影。

  虽然采用的是英国教材,但由于大部分教员都是中国人,教的又大多是中国孩子,一些本土教材应运而生,传教士将闽南童谣配上《闽南圣诗》中的曲子教给幼儿,世界书局出版的“幼稚读本”也成为教学内容。当年的教材代代相传,至今还有一本保留在幼儿园资料室中,内容非常通俗易懂。     

  林巧稚等人在这里启蒙   

  洪卜仁说,创办之初,幼稚园是为了照顾在鼓浪屿的外国人子弟的。由于深受欢迎,幼稚园在极短时间内就面向岛上大多数居民进行招生,在园人数维持在300人左右,使岛上4岁至6岁的孩子基本都能接受到较好的学前教育,这样的入园率在全国是罕见的,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日光幼儿园被一条永春路分成两个园区。杨园长说,其中一边的园区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后来开办了怀德幼稚师范学校,为闽南各地蒙学堂培养师资。日光幼儿园的老园长黄雅川、余丽卿都是这所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她们在《厦门文史资料》第19辑中回忆:“幼稚园的教师大部分由在校师范生兼任,半天学习,半天实习,每月每人津贴白银二元。”

  较为完善的设施、当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洪卜仁老先生通过查找资料告诉记者,林巧稚、马约翰、许斐平、殷承宗等人童年时代都曾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记者 王文静)

【责任编辑:林志彻】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