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2019-01-17 11:09:51  来源:新华网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位于福州市区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路口的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外面跟串珠公园无异(无人机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路见本色” 高效和创新的协奏曲

  2018年3月2日是元宵佳节,福州东街口当晚上演的“炫彩灯光秀”让人记忆犹新。这天的午夜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用4个多小时就完成撤场、清洁工作。当天,一位年轻市民感慨,复兴的东街口商圈秩序井然,垃圾“罕见”,百万人潮以及在此间辛勤工作的安保、保洁人员,完成了一次“快闪”。

  “前半场,上百万人尽情狂欢;后半场,连夜还你个干净的街。”这一刷爆微信朋友圈的现象,凸显了城市管理部门高效的执行力。

  实际上,福州市从2012年起就启动了道路保洁市场化改革。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赵勇介绍,2018年上半年,福州市政府再次增加五城区道路清扫保洁经费,城区道路清扫保洁中标额从2013年的3.3亿提升至2018年的约6亿元,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福州市城区道路清扫保洁总面积增至4300多万平方米,由17家保洁公司进行清扫保洁。前后6年间,福州市各类环卫作业车辆从市场化前的134辆增至831辆,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环卫工人的月薪也从原来的1300元增加到3000多元。从单一的“一把扫把”作业模式变成机械化作业全覆盖,市场化作业增加了路面保洁员人数以及机械清扫、路面冲洗作业频次,路面卫生质量大幅提高。

  近170页的《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涉及环卫、市容、市政设施、“两违”治理、建筑垃圾、城区亮化、园林绿化养护等七方面,提出的管理标准之“精”和“细”,为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统一“标尺”。

  路面环卫保洁,是“城市颜值”最直观的“面子”,也是检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镜子”。2018年起,福州市对城市道路进行分级保洁,要求主要道路每天清扫保洁19.5小时以上,次干道每天保洁时间16个小时以上,小街巷每天清扫保洁13小时以上。在福州市鼓楼区,815条道路都做到每天19.5小时保洁,原先的清扫模式统一提升为清洗模式。

  每天,福州市的道路在6点30分前要完成普扫,主次干道每天“一冲洗、两机扫、三降尘”;对工地周边道路及城市快速通道、摊点污染多的路段,根据路面卫生实际情况增加冲洗和降尘班次;增加沿街商家袋装垃圾的收集频次,每天3次定时定点收集……这些写在《福州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细则》上的“规定动作”,日复一日地在我们身边上演。

  推行快处机制是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又一大亮点。这项被称为“一小时介入”的机制规定,指的是当市区内发生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责任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在一小时内派人到达现场展开处置工作。同时,要尽量压缩问题处置时间,以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事实上,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实现长效管理“三步走”规则,也贯穿在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机制中。福州市环卫处卫生管理科科长吴瑞平说,相比于便捷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环卫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至今仍推行“脚步丈量工作法”。“我们坚持把工作重心压在路面、压在一线,分片包干,定岗定人。”吴瑞平介绍,只有徒步检查,才能看得足够细,便于及时查漏补缺、整改提升,配套以“台账”“回头看”“每周点评”等制度,做到长效固本、严防回潮。

  垃圾运输“滴撒漏”,曾是“城市病”。福州市环卫处设备科科长李秀东说,福州市区通往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的道路上,如今安装了高清监控探头的路段,是过去“滴撒漏”重灾区。全方位、多角度的高清监控,让违规车辆无可遁形。同时,环卫部门还上路巡查,每天12小时设卡检查,违规车辆一经查处即现场扣车,同时进行严格处罚。

  在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福州市也格外注意让路面保洁、垃圾转运与宜居环境实现“无缝对接”。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的福州样本

  位于福州市区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路口的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车正要离场(1月9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位于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路口的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是福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探索试点。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街区,垃圾转运站建多大、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才能满足收纳需求,且不影响宜居环境?

  无人机俯瞰地面时,这个垃圾转运站是一处街边绿地,绿化率达到67%左右,跟福州市区随处可见的串珠公园无异;走近细看,进出口又像地下车库出入口。只有进入地下的两层空间才能知晓其中秘密——在卸料区,垃圾收集车进站会自动称重,在卷帘门自动打开后,垃圾收集车按照指令停靠卸料口倾倒垃圾,喷淋、降尘、除臭、负压抽风系统和离子送风系统同步启动,整个过程没有散发明显臭味;在压缩区,垃圾箱装满后可自动循环压缩,真空抽吸系统同步抽取污水。移箱系统随后将满箱垃圾移至升降平台,再移送至地面,最后通过密闭箱运输至红庙岭垃圾处理场。

  “先进设备及工艺能有效防止臭气散溢及液体溢出,还能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噪声。”福州市鼓楼区环卫处工作人员钟增良说,这座垃圾转运站日处理垃圾量达到100吨,可满足二环路沿线及洪山、南街、鼓西三个街道的部分生活垃圾转运,服务周边4万多户居民。

  根据《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20年前福州市将规划新建13座中大型地下垃圾转运站和新改建一批“三合一”设施,再加上保留的6座转运站(含3座偏远山区转运站),到2020年,五区转运站设计日转运能力将达到4220吨,可以解决中心城区垃圾转运能力不足、设施陈旧、扰民等问题。

  道路保洁市场化改革、城市管理统一“标尺”,向地下要空间……近年来,福州市率先探索新的城市管理理念、精细化体系和管理模式,为福建省乃至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了福州样本。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