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盘点福建高校校训:一把开启大学文化密码的钥匙
2014-08-27 09:03:31  作者:林丹 徐昕昀  来源:东南快报  【字号

  没有资金,陈嘉庚宁可“出卖大厦维持厦大”

  在“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陪伴下,厦大已走过了九十多年风雨历程。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陈嘉庚的企业遭遇惨重打击。有人劝他削减汇给厦大的经费,但他回答:“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何必为此担心。”之后,陈嘉庚以“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感人之举支撑厦大,直到1937年无力支持,才将厦大无条件献给国家,厦门大学因此由私立改为国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战火延至厦门,为不中断办学,厦门大学举校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厦大管理学院老教授葛家澍曾回忆,在长汀,学校的条件极为艰苦,山城没有电灯,师生的教学、生活都受到影响,校长萨本栋便把他的专用汽车的发动机拆掉,改装成发电机,为大家供电照明。

  战火纷飞的八年中,厦大师生自强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获得了巨大成就。在1940年和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中,厦门大学均列第一。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厦门大学的规模也从9个系发展到15个系,学生从刚到长汀的196人增加到1000多人。当时来中国考察高等教育的英国学者,看到厦大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并不断发展,感到非常震撼,称赞厦门大学为“加尔各答以东的第一大学”。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亦称厦大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

  校训激励下,厦大新老学子“不断进取”

  大家所熟知的数学家陈景润是厦门大学建国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陈景润顽强拼搏、勇于攻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走上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他在1966年发表的论文《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至今仍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最好结果。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杨岳说过:“尽管陈景润的成长道路布满荆棘,遇到很多挫折,但他始终把目标放在数学上,坚持不懈。”作为厦门大学永远的骄傲,陈景润用自己的一生努力践行着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也激励了无数的后辈人。

  今日,厦大人仍在不断丰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2013年起,厦大开始在每年的校庆大会上颁发“嘉庚奖章”。而新设的嘉庚奖章,为厦门大学学生最高荣誉奖项,迄今为止已有3名学生获此殊荣:将自己的学术论文刊登在世界顶尖科学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生李阳、为陌生人捐了两份造血干细胞的本科生刘倩、科研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博士生朱从青。从这三位获奖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校训不仅激励了厦大学子不断进取,也教导他们播撒爱的种子。正如校歌所传唱的那样:“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东快见习记者 林丹)

【责任编辑:伊宁倩】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