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860岁安海白塔塔檐坍塌 双塔凌霄曾经是一大胜景
2014-06-09 09:31:54  作者:林加华  来源:东南早报  【字号

福州新闻网

  塔檐损毁

  早年繁华非凡 承载安海记忆

  “白塔是安海的文明。”安海当地文史收藏人士汪建育先生说。

  他介绍,宋明时期,安海古镇海上贸易兴盛,古渡口就在白塔之下,繁华之景,让人浮想联翩。明朝时期,白塔大修过一次,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文明塔”。乡里有人科举高中,就会在塔上挂上大红灯笼庆贺。再后来,有读书人要去应考了,也会到塔下祈拜,足以见白塔在安海人心目中的地位。

  涨海声中,白塔也是一座灯塔。夜色笼罩的海面上,归航的船只们看见白塔上的光,就是看到了回家的路,塔指引着一艘艘船只平安归来。

  汪建育回忆,小的时候,白塔四周还没有高楼,不远处就是入海口。“登上白塔,一眼望去只有茫茫大海。”每年的端午节,白塔迎来最热闹的时候,站在塔上,塔下人声鼎沸,看海面上“抓鸭”、陆地上“嗦罗连”,就跟过年一般。

  曾经双塔凌霄当地一大胜景

  安海白塔又称“西塔”,距离安平桥几十米远。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即1152年,历时14年的安平桥建成,“里人以造桥之余资,造此塔。”黄庭焕《旧志》只言片语介绍了白塔的建造历史。

  汪建育告诉记者,在西塔的不远处,原本还有一座龙兴塔,俗称“东塔”,双塔凌霄,曾是安海一大胜景。

  据载,南宋时期,安海建了五里桥(即安平桥)和东桥,被视为当时安海经济发达的一大物证。五里桥头有西塔,东桥畔建了东塔,两塔一路之隔。安海原本是座土城,明嘉靖时期,倭寇犯境,最后拆了东桥的石板筑城,东桥也就废弃了。

  这座“东塔”,“塔高准西塔,大倍之,腹大丈余……登斯塔而望南门,北及大坪、紫帽、双阳,维西北而照映。”

  历久失修,东塔终是经不住风雨震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月二十日大雨,至五月初六辰时塔尽坏。”《安海志》记录到。

  “白塔只是塔檐坍塌了部分,如果没有引起切实的重视,得到及时保护,一旦重蹈东塔的境遇,到时候真不是‘可惜’可以去描述的了。”汪建育说,安海白塔已经屹立近千年,它可以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蔡晨烨】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