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崇武海边1.66米江豚搁浅身亡 或因误食垃圾死亡
2014-06-24 11:04:31  作者:涂传之  来源:闽南网  【字号

  现状:

  闽南沿海江豚锐减

  “不太妙”,说到闽南沿海的江豚现状,陶翠花直言。据她介绍,屡屡见诸报端、媒体报道的濒危江豚,多指现存不足1000头的长江江豚这一亚种。但从渤海至南海广泛存在的其他江豚,现状也不容乐观,同样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即使是与10年前的野生数量相比,也堪称锐减了。”因为江豚分布广泛,闽南沿海的江豚族群大小难以细估。

  陶翠花说,江豚的数量锐减,主要与人类的海上活动有关。“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我已经太多次看到搁浅死亡的江豚消瘦得几近畸形。”陶翠花说,江豚捕食的鱼种和其捕食能力相对固定,当一片海域内,适合它们捕食的鱼类密度减少,江豚们就会饥饿而死,而偶有所见的豚类吞食泡沫、铁丝等海上垃圾而死的案例,也是因此造成的。

  另外,渔业误捕、被螺旋桨击伤和涉海施工爆破也是豚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江豚的潜水能力是七八分钟,一旦被渔网缠住,无法至海面呼吸,就会窒息而死。而海中爆破巨大的冲击波,会扰乱豚类的声呐系统,使它们误入爆炸区域,最终被炸死。”

  保护:

  渔民应有保护意识

  对于数量锐减的“海中精灵”们,该如何保护?陶翠花从研究学者的角度出了几招。

  “渔民应当有保护意识,一旦误捕,应当迅速将被渔网困住的豚类小心救出,之后放生。”

  陶翠花说,上世纪90年代,厦门大学曾研发出一套海中气泡帷幕装置,专供海中施工使用,用于避免豚类接近,从而保护海豚,“但似乎也并未普及开”。

  对于偶有还活着的白海豚和江豚搁浅海边,陶翠花提醒,营救的人们应当注意方法,“最主要是保持豚类身体的湿润,不能被晒着。如果鳍肢有被压着,应当调整其姿势,此外,不应擅自移动搁浅的豚类,而应尽快与当地的海洋与渔业部门报告,或与研究机构联系”。

  (海峡都市报记者 涂传之 通讯员 吴剑伟 文/图)

【责任编辑:徐梦晓】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