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斩断灰色利益链条 鼓浪屿野导少了将建智能系统
2014-01-08 09:11:53  作者:詹文 崔晓旭  来源:海峡导报  【字号

  热闹人流 再没突然冒出野导

  2013年即将结束的最后几个月,鼓浪屿上的野导正悄然发生变化。

  曾一度,不爱去鼓浪屿,即便是导报记者。落足渡轮,踏上小岛的那刻起,便开始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脸,凑到跟前。只要15元,要导游么?请个讲解吧?这样的询问,码头一带最为聚集,沿着龙头路走去,不时,依然会有如此声音突然冒出。

  这个岁末,几次上岛,悄然发现,鼓浪屿的野导明显少了。码头出口处,曾野导聚集,现在已经绝迹。有几位讲解员,穿了统一制服,胸前戴了证件,上前细细一看,是“正规军”——温馨旅行社的景区讲解员。

  龙头路,这是最繁华的商业街。一路循着热闹人流而上,几乎再没有突然冒出来的野导。即便偶尔还有几个,上前揽客时,也躲躲藏藏。导报记者一摆手拒绝,也不敢再明目张胆纠缠,悄然隐身街巷里。

  变局背后的变革

  对症下药 从证据获取上突破

  让居民游客都甚为诟病的野导,就这样,在鼓浪屿逐渐消失,几乎绝迹。

  这场变局,让许多人都颇为吃惊。因为野导整治之难,曾一度被人比作“蜀道”,九曲十八弯。“此前,鼓浪屿野导管理长期存在尴尬的盲区。”申遗顾问彭一万说。即便有野导被抓,要么处罚不了,要么处罚不到位。违法成本低,获利机会大,野导们几乎不把有关部门的打击放在心上。

  短短两三个月,在鼓浪屿遍地开花好几年的野导,就这么少了、更少了。“这场野导变局,得益于背后那场对症下药的变革。”一位业内人士说。

  去年国庆黄金周后,整治“假冒导游”工作组成立,由鼓浪屿旅游质监所牵头,协同市旅游局,鼓浪屿旅游质监所、执法大队、工商所、派出所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和以前不同,这次联合执法行动在于证据获取的突破。”鼓浪屿旅游质监所所长许珣煜说,联合执法队伍一同上路,巡查执法,发现问题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执法。“这有效解决了历年来对违法自然人处罚不到位的难题。”

  终于开出第一张“野导罚单”

  去年11月初,一名野导被联合执法组“逮住”。他不仅随身的国导证是假的,还从兜里摸出一大把各种假结算单。这名假导游,拿着假证和结算单,还和景点“勾搭”收回扣。

  野导被行政拘留7天,并被列入“黑名单”,注销其厦鼓轮渡过渡卡,不予办新卡;和他“勾搭”的景点也涉嫌商业贿赂,由工商部门跟进处理。

  最核心的重点还在于——根据《旅游法》规定,厦门旅游局给假导游开出了第一张野导罚单,罚款1000元。“太不容易了,野导终于管得了,这在以前是无法办到的。”一位旅游执法人员对导报记者说,他简直欢欣鼓舞。在《旅游法》出台前,对野导的处罚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但现在,通过联合执法以及强有力的处罚,有效斩断了野导商家勾结的灰色利益链条。

  整治“假冒导游”工作组成立以来,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劝导游客谢绝无证导游服务67批380余人次,共抓获假冒导游人员25名。其中5名“假导”因使用伪造、变造导游证先后被公安机关拘留。

  昨天

  野导猖獗违法成本低 无部门能管

  野导,是鼓浪屿一个顽疾。

  这几年,有关部门虽大力整治,但收效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先,“野导”散兵游勇、各干各的,后来渐渐形成有组织、有帮派的团体。女的在岛上、男的在轮渡,内外呼应。

  马约翰被说成“足球运动员”、郑成功被说成郑和的儿子……野导们对鼓浪屿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对鼓浪屿的文化现象、建筑风格、名人掌故几乎不知,有的基本是“胡导”。

  更有甚者,他们互相搭伙卖假货、卖走私货,欺客、宰客,哄抬物价。

  彼时,野导猖獗,无部门能管。

  野导,即无证导游,不在旅游行业管理范畴之内,旅游部门难以对其下手;野导常常摇身一变,成为野照,这又需要公安介入;野导背后的商家,可能涉及宰客、未明码标价,这又涉及工商、物价部门。

  央视曝光了一名“黑白讲”的鼓浪屿野导,调查半天,执法部门无奈摇摇头,不了了之。这名瞎侃的野导,被央视曝光也“毫发无伤”,未受到任何处理,继续重操旧业。

  变局背后的启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把它用来形容“野导”。不仅是鼓浪屿的野导,还有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野导。此前,对于野导问题,导报记者走访很多部门,几乎每个部门都无奈摇头。好像很多部门在管,却无部门能管。

  野导,真的管不了?

  这次,鼓浪屿野导变少了,几乎绝迹。这说明,只要部门不相互推诿,携起手来,真正担起责任,野导问题管得了。

  整治鼓浪屿,要有决心,更要有担负责任的魄力。

  (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责任编辑:蔡晨烨】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