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古宅村大蒜飘香 十八弯古径通幽(图)
2006-05-11 10:36:18  来源:厦门日报  【字号

千年古樟树七个人才能合抱。(陈立新 摄)

搜村日记

地点:翔安古宅 时间:5月9日 天气:晴

古道,老宅,峡谷,千年老樟,大蒜……这些景象在记者脑海里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图画。昨日,搜村别动队“发现之旅”向翔安古宅山村进发,过了同安,从新圩镇镇区往北,再走四五公里,别具特色的乡村便展现眼前。

千年老樟树

当走到古宅前的后埔村时,村头祠堂的两棵参天大树就在眼前。于是停下车来,急奔树下,看个究竟,这是两棵老樟树,一棵歪斜着,树干中间已经蛀空,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还是枝繁叶茂。而与它并排的另一棵樟树,则非常壮实伟岸,“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同行中有人发出赞叹。到底有多大?大家七嘴八舌地在一起估算着。这时有人提议大家一起抱抱,结果七个大人围了一圈,脸紧贴树干,手尽量伸展,才勉强合围。这么大的树一定很有年头了吧?随行的同安文化局原局长颜立水介绍说,这树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

古宅十八弯

从古宅村后,登上后壁山,沿着一条蜿蜒的山间小路上行,这是一条宋代古道,路面不宽,仅容一人行进,路面以山石和卵石铺成,陡坡筑级,从山麓顺山势延伸到山巅,共有18个回头弯,故当地群众把这段山路叫“十八弯”。沿古道迂回而上,一棵苍翠的古松,傲立眼前,枝杈往一边虬然而出,村民皆称,这是古宅的“迎客松”。仔细一看,其风韵不在黄山迎客松之下。

古道蜿蜒崎岖,一路走来,大家已经气喘吁吁。老颜说,这可是古代北同安一带的书生赶考必经之路。他说,府试考取秀才,省府乡试考取举人,直到殿试考取进士。古时交通工具落后,考生们只好择取捷径行走。那时候,许多考生汇集古宅,在村中客栈过夜,养足精神隔天爬山赶路。

据介绍,旧时汀溪一带的读书人,赶这段路,都是携带西源“万寿仙泉”的矿泉水,因为这种泉水水质良好,不易变质,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科举之路的艰辛。可以说,十八弯古道印满了宋元明清同安科举名人的足迹。登上虎头山,但见古宅水库碧波荡漾;远眺古宅村落,屋舍俨然。

与溪园内峡谷擦肩而过

十八弯走过后,本来计划要去溪园内大峡谷,但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未能成行,所以只好边往回走边听老黄介绍了。

老黄说,过古宅水库,到大帽山农场罗田村,就是大峡谷的谷口。站在谷口举目四望,西面是新圩镇金柄村,东面是古宅村,中间是峡谷所在的溪园内。峡谷全长12公里左右,从谷口到尽头,两边是森林,中间是岩石流水。老黄说,村里人经常来这里采药。谷口有块叫“仙脚印”的大石头,传说是远古时神仙下凡留下的足迹。峡谷里一共有两块“仙脚印”,另一块在峡谷中点的仙女峰上。“峡谷幽深,岩石森森,流水潺潺,是一个好地方。”我们只好表示改天一定专程前往。

大夫第里晾大蒜

之前,就听说古宅的大蒜很有名。当我们走在古宅村道时,便看到一群村妇在路边洗剥蒜头。先将蒜头在溪水浸泡,然后稍微一踩,便“皮肉”分开。一颗颗洁白的蒜头散发着浓浓的蒜香味。古宅一带村落,地处丘陵,隆冬风大,湿度较低,土壤疏松深厚,很适合大蒜生长,古宅大蒜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拐进村里,一座规模宏大的红砖民居就进入视线,这就是古宅的清代古厝大夫第。里里外外转了数圈,颇觉气势不凡,回廊过道贯穿整座大厝,任凭外面风吹雨打,屋内往来丝毫不受影响,颇有“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之特色。木雕与石雕交错应用,多且精细,绘画瓷贴极具匠工,就连天井地板都用精磨的石板材铺就,足见用料之考究。正厅柱上,屏风刻有多副描金联对。

大夫第里现在住户不多,屋檐厅堂里挂满了大蒜,用竹竿串连,一排排,一串串,蔚为壮观。住户介绍说,这是来年做种用的。

【责任编辑:林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