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2021-07-09 16:15:40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第二节 健全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

  探索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组建。建立基金管理办法,健全基金项目投资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金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科技创新体系共建、公共服务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园区合作等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支持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参与基金设立和运营,构建基金支出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支持以混合所有制组建都市圈协作开发集团。

  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和征管协调机制。构建税收信息沟通与常态化交流机制,深化税源、政策和稽查等信息共享和行动协作。探索产业转移税收利益共享机制,创新建设项目税收分配办法,合理分配企业注册地和投资地之间的地方税,实行“属地征收、利益共享”的财政税收政策。探索建立区域投资、税收等利益争端处理机制,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

  健全园区共建共享的政策安排。加强省级层面在园区共建共享的政策统筹,把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和园区共建项目纳入福建省重大问题和事项决策咨询程序,发挥省级层面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作用。把产业园区协同共建的成效纳入对各产业园、各区县的考核范围。积极探索共建园区在GDP、财政税收、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分配分担机制,并向产业输出地倾斜,提升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为协作园区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和土地、财政等其他优惠政策,出台具体招商推介、项目转移鼓励措施。

  加快完善流域、森林与海洋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同建立流域生态补偿优先级体系与生态资金分配测算标准体系;共同探索多元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加大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力度,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区域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立水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同探索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考核与绩效评估制度。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行省级公益林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联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森林管护费稳步增长机制;总结福州市、南平市赎买试点经验,推进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创新商品林经营管理模式,着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审慎研究设立都市圈海洋生态保护基金,协同建立海洋生态价值评价体系和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通过设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项基金和发行国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拓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融资渠道。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推进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合理提高闽江上游生态补偿系数。加大闽江口、环三都澳、湄洲湾三大湾区等重点近海海域污染整治力度和闽江源头的保护力度,研究建立区域海湾河口联防联治机制。鼓励采取资金补助、产业转移、共建园区等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积极推广南平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整合碎片化资源,实现多元化增值,打通资源变资产、资本的通道。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加快林业碳汇和碳金融产品创新,争取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

  第三节 完善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建立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证照分离”和“照后减证”改革,将一般企业商事登记核准制改为确认制,加强许可管理与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衔接,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经营许可管理环节的“一码贯通”;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办理时限。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海峡两岸司法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都市圈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支持平潭建设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加强海峡两岸仲裁及调解机构交流合作,为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提供仲裁及调解服务。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破“信息孤岛”,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快实施政务联通互认工程,推动都市圈内各类审批流程标准化和审批信息互联共享。加快都市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依法对区域内企业联动实施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提升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统筹推进都市圈“放管服”改革,协力创建国家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服务标准一体化建设,加快都市圈金融机构、金融集聚区协同布局和发展能力提升。强化金融监管合作和风险联防联控,建立金融风险联合处置机制。围绕优化资源和股权配置,加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和福建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共同打造区域交易大平台。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接,发挥好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优化土地管理和高效配置机制,创新土地供应模式,逐步建立区域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制度,指导做好跨省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使用工作。积极支持重大建设项目补充耕地调剂,对指标调剂还无法落实占补平衡的,安排补充耕地指标予以周转。

  健全产业协作体制机制。鼓励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园区。加强对共建园区相关指标、税收收益分享的引导,鼓励协议分享共建园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和税收收益。促进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政策衔接协同,建立健全以亩均绩效、节能减排等为主要指标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依据绩效配置要素资源,实施差别化奖惩制度。搭建数字化招商平台,互通招商信息,共享招商资源。建立都市圈内公平贸易联合应对机制和进出口预警机制,合力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第四节 汇聚区域政策与平台合力

  重点推动福州都市圈一体化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突破发展。在都市圈范围内选取人口经济联系紧密、一体化合作意愿较强、基础较好的跨界地区建设一体化示范区。推动多个平行行政主体深化探索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形成制度新供给,以点上集中突破,推动形成面上更大的发展带动效应,进一步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探索建立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

  适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距离福州较远且条件成熟的外围县开展县改市工作,培育都市圈次级节点城市,推动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提升政策多区叠加优势。统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新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政策优势,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趋势,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促进各市(区)协力打造政策高地,在对外开放、自主创新、数字经济、闽台合作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探索和发展。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积极在都市圈范围内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试点经验。

  整合特色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推进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海峡两岸合作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海峡两岸全面合作提质升级。支持创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现代数字都市圈,逐步实现数据共享共用,为规划、决策、协调提供支撑。以协同应用为导向,实施数据资源规划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政府大数据、市场大数据融合互动,形成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共享数据平台,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公众参与常态化。

  第五节 加强规划协调和社会参与

  制定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行动计划,把任务细化、责任细分、时间细排,确保每一项部署都落实、每一项工作都落地。建立项目滚动推动机制,围绕国家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等各方面做文章,全方位拓展新的项目源,努力策划一批人民群众所盼、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重大协作项目,纳入“五个一批”项目库。各市(区)政府要在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及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细化落实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政策和建设项目。

  加强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建立针对都市圈整体和各市(区)的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实行都市圈建设发展情况的监测约谈制度,推动相关政策协调取得实效。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合力实现规划蓝图。建立都市圈发展监测评估大数据平台,鼓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动态监测都市圈要素流变化和一体化发展情况,保障都市圈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管理的精细化。

  营造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鼓励社会参与,共塑共推都市圈品牌。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福州都市圈的重大意义、重大举措、建设成效、经验做法,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讲好一体化发展故事,凝聚社会共识。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专家学者作用,及时解读都市圈规划、政策、机制,营造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