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2021-07-09 16:15:40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第十章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紧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际贸易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谋划福州都市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抓手;借鉴国外区域一体化经验,积极同国外有关区域和都市圈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福州都市圈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福建福州保税区整合优化工作,大力推动福州综合保税区、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提升平潭综合实验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创新溢出效应和高端服务功能,推动与福州新区一体化发展,争取综合授权,扩大改革自主权,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全省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引领区和开放窗口。

  第一节 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共建国际贸易门户。发展大宗商品和要素交易平台,推动平潭与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等联动发展,支持平潭建设两岸农渔产品交易中心,开展海产品的大宗交易、仓单的现货交易、远期交易以及场外衍生品交易,争取建设成为集商品集散、批发零售、展示交易、价格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交易市场;争取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江阴港综合保税区、莆田湄洲湾建设聚酰胺、已内酰胺、聚烯烃、纤维材料等石油化工材料、红木家具、医疗器械等大宗商品的仓储、分拨中心及期货保税交割业务中心、离岸贸易中心。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推广应用,完善拓展地方特色功能,覆盖国际贸易全链条,打造“一站式”贸易服务平台。

  深化国际区域合作。加密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空、班轮航线。深化“丝路海运”机制建设,完善口岸大通关机制,推动都市圈各地方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与东盟国家、台港澳地区“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与合作。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围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国际海洋科技和产业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海洋科技相关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争取设立专用科研网络,实现科研数据跨境流动,大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促进更多已结项未转化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开展延伸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探索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中国(福清)—印尼、中国(福清)—哈萨克斯坦两国双园建立工作。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先行试验区和重要集散中心。

  携手做大做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以福州为主阵地,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有关活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好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平台服务保障工作,共同策划承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国际友城教育大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海峡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舞蹈艺术交流周等重大活动;积极引导华侨华人参与都市圈建设,更好发挥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及台湾同胞的纽带作用,增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

  第二节 高水平共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全面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探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和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政策举措;深化平潭综合实验区“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通关制度安排;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口岸风险防控体系,实施精准监管,简化办理海关手续。条件成熟时争取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相关政策。

  鼓励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保税增值业务和新经济业态。研究支持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业态实行保税监管;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鼓励具有保税油经营资质的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航行船舶提供保税燃油加注业务,建设保税油供应基地;推动农渔产品、石油化工产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税期货交易;发展外贸新业态。

  争取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免签、免税政策。研究对自平潭口岸入境的外国游客实施相关免签及入境便利化措施。发展邮轮旅游经济,推动开通途经日本、新加坡和台港澳等周边国家或地区的邮轮航线和国际邮轮母港航线挂靠平潭或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争取国家赋予更多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配套政策,研究在平潭设立口岸进境免税店的可行性,建设国际名品购物中心,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福州新区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扩大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向国家争取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福州片区和福州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实施综合改革授权试点的政策,实现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探索联合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尝试“区内注册、区外运营”模式;采取“区内+区外”联动建设模式,探索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和平潭全岛特殊监管优势,“点对点”辐射至福州新区数字经济、健康医疗、高端制造等特色产业园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开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三节 共建有福同享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圈

  实施文化区域性整体保护,做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支持成立区域文化保护办公室,完善区域文化保护工作。组织区域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力度,完善更新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识别并确定历史文化空间,用一年时间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挂牌建档;组织编制《福州都市圈文化保护规划》《福州都市圈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并制定实施细则与建设方案;加强福州古厝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文物保护工程体制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专业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利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策划举办“福州都市圈文化遗产故事大赛”等区域文化交流活动,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企业。做好福州、莆田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对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进行实时监测。联合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价值挖掘整理,提升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价值。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地。争取国家级博物馆在都市圈设立分馆。争取与都市圈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南岛语族文化等文化相关的展品落户展览(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48帧彩绘《天后圣母事迹图志册》等),成为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华(福建)海洋文化博物馆。加强水下文化遗产考古研究和保护,以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平潭)为核心资源,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谋划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水下文物博物馆,推动建设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实施重要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展示中华海洋文化发展序列、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重现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历史事件,体现“自强不息”的船政文化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海上丝绸之路精神。

  共建“有福同享”的文化品牌。整合都市圈闽都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陈靖姑文化、畲族文化、南岛语族文化等多元资源,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借助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讲好中华文化的都市圈特色故事,打造都市圈文化品牌。策划、承办国际级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提升都市圈的国际知名度。积极承办其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级文化交流活动,将“历史感与现代感兼具,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都市圈形象展示给世界人民。全面升级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创办妈祖国际文化博览会,争取成为国家级文化平台,打造中华海洋文化兼容并包的对外交流窗口和平台。策划国际民俗文化艺术节。邀请世界各国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艺术团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和国际化水平。

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来了

  第十一章 共建区域一体、合作协商的体制机制

  引导都市圈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坚决打破地区间的利益藩篱和行政壁垒,加快完善组织体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和政策保障。

  第一节 建立省市联动、立体合作的政府引导机制

  加快建立都市圈建设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省级层面协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对福州都市圈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依托和发挥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统筹作用,建立中心城市福州市牵头、各市(区)密切合作的都市圈建设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省级层面协调的事项。充分发挥省直有关部门指导推动作用,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发挥福州市的引领作用,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由福州市政府牵头,成立相应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对接、信息沟通、事务协调、调查研究等工作。充分发挥设区市和平潭的主体作用,完善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协商、分管领导互访交流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对口部门常态化对接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进重大规划、重点项目、重要事项的沟通衔接,形成“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支持各市(区)签署一体化合作协议,加快推动和落实具体领域、特定区域内的协商合作。

  健全都市圈政务服务联通互认机制。建立都市圈同城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都市圈内户口迁移网上审批,居民身份证、普通护照、机动车驾驶证异地申领,异地机动车驾驶资格考试和机动车异地年检、违章联网办理。居民公共服务便利化。推动港澳台居民申领居住证、降低跨境通信资费等便利措施出台。推动在闽居住且持有居住证的未就业港澳台居民在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与统筹地区城乡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社保待遇,推动闽港澳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推进降低港澳台专业人才执业门槛。加快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城化,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社会保障互联互通、劳动保障法治协作、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旅游服务深度合作、体育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养老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探索都市圈法治协作和联动监督机制。探索地方人大立法、执法检查工作协作机制,探索地方政协联合调研和联动监督机制,为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民主监督保障。

  推动建立都市圈重大安全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都市圈重大安全事件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要预警信息的实时共享。分级分类协同管理各类关键性基础设施,确保极端条件下道路、物流、水源、能源等“生命线”的稳定有序运转。探索建立重大安全事件发生时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相关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力量和重要物资的科学高效调配。规范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群众的集中诉求,为应对重大安全事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