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建队6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我们的家就是连江蒲边”
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建队6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志愿队队员与当地村民相聚。记者 池远 摄
流金岁月六十载,情系蒲边故乡行。16日,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建队60周年纪念活动,在连江县蓼沿乡蒲边村举行。
“这是我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老志愿者们回到挥洒青春汗水的故乡,与村民们叙乡情、话亲情、续友情。芳华如昨,“担当、奉献、大爱”的蒲边精神也在大家的追忆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激发后辈奋勇前行的力量。
“回家的感觉,真好”
上午10时许,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青春无悔 精神永续”浮雕墙揭幕。望着墙上的奋斗群像,上世纪60年代青年志愿者们听党召唤、持笔从农的岁月在众人眼前清晰浮现。
“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到山区去!”1962年6月,林兆枢、倪希锴等16名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成立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来到连江西北部的蓼沿公社蒲边大队插队。这支队伍的人数最多时达到49人,一待就是13年,同当地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
今年86岁的倪希锴曾是志愿队队长。10年前,他在50周年纪念活动上许下承诺:“希望60周年时,我还能再来。”16日,他拄着拐杖现身,感慨万分,“回家的感觉,真好”!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忆,在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旧址,蒲边村村民杨世水陪着倪希锴参观追忆,不离半步。“当年倪老与志愿者们在村里大开发大建设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现在我都60多岁了,还能再见到大家,太高兴了!”杨世水说。
“妈,这是你的照片,还有你们的故事……”在旧址展览室内,周红斌举着手机,与远在江苏的母亲、志愿队队员强金娣视频,述说着蒲边村的变化。“建设得太好了,我为这个团队感到骄傲。”听着儿子的介绍,强金娣笑容满溢,“我们的家就是连江蒲边”。
蒲边不曾忘记他们的一桩桩壮举——1964年,在蓼沿五峰创办蓼沿农业中学;1965年,成功引进多种矮脚水稻良种,亩产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1966年,创办碾米加工综合厂;1967年,拓辟2000多亩的东垅林场;1968年初,创办“五七”纸板厂……
“蒲边精神催人奋进”
“我们村的第一缕灯光就是他们带来的。”连江县文体旅局局长丁光棋是蒲边村人,在父辈的影响下,对志愿队的事迹如数家珍。“他们为村庄带来了文化知识、全新发展理念,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丁光棋说,“担当、奉献、大爱”的蒲边精神一直激励并滋养着他,让他一刻不敢懈怠。
“志愿队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我还是志愿队队员阮鼎华医生接生的呢。”浮雕墙揭幕的那一刻,蒲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通华红了眼眶。据他介绍,1975年,志愿队队员们陆续返城,但他们仍时刻关注着蒲边村,倾心倾力支持村子发展,捐建福成桥、修筑通村公路、筹建蒲边小学等,还为乡村振兴留下了丰厚的“产业遗产”——油茶产业。接过志愿队员的接力棒,村里建了两个大型油茶加工厂,3000多亩的油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蒲边故事常新,蒲边精神永续。当前,连江县围绕“读好双城记、念好山海经、唱好对台戏”,全力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连江县主要领导表示,将持续传承弘扬志愿队创造的“蒲边精神”,学习队员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奋发有为、时不我待,努力把连江、把蒲边建设得更美好。志愿队员们也纷纷表示,他们的青春早已融进这片热土,必将一如既往关心蒲边、关心连江,全力支持家乡发展。(记者 林文婧 冯雪珠 见习记者 林舒颖)
- 吴杰忠:福大龙舟队掌舵人(2022-06-04 08:50:11)
- 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侧记:彰显传统味 赛出国际范(2022-06-04 07:38:59)
- 奋勇争先 同舟共济——两岸青年赛龙舟训练侧记(2022-06-02 09:01:08)
- 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042.5万名(2022-06-01 08:27:30)
- 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鼓楼这场活动真热闹(2022-05-31 10:12:04)
- 乌山小学一年级新队员入队(2022-05-31 07:56:35)
- 福建省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确认并面向公众开放(2022-05-30 14:58:50)
- 弘扬工匠精神 匠造有福之州|蔡武滨——“持之以恒”(2022-05-29 13:15:40)
- 160名福州守“沪”者平安返榕(2022-05-28 09:04:40)
- 市政协召开党组会议(2022-05-28 08: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