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风从海上来】

百年船政新出发:穿越时光的沧桑,乘“一带一路”东风驶向深蓝

2018-10-15 17:36:0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百年船政新出发:穿越时光的沧桑,乘“一带一路”东风驶向深蓝

采访团一行实地探访船政格致园,在船政时空隧道触摸历史的沧桑变革,聆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

  福州新闻网10月15日讯(记者 邱陵)1866年,历史选择了马尾。福建船政,用短暂的辉煌历程,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中华民族图强逐梦、复兴之路从这里起航。如今,改革开放的印记遍布船政故里,以船政格致园为文化核心区的中国船政文化城拔地而起,迁址连江的马尾造船厂拥抱“海丝”新机遇,传承百年船政开拓进取、实业报国的精神财富。

  15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采风团一行实地探访船政格致园,在修复重建的船政衙门及前后学堂流连忘返,在船政时空隧道触摸历史的沧桑变革,聆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

百年船政新出发:穿越时光的沧桑,乘“一带一路”东风驶向深蓝

展厅摆放着近代船舰航行过程中使用到的有关设备。

  百年船政,辉煌历程

  2017年12月初,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正式出炉,马尾船政建筑群位列其中。官方给出的上榜理由是,开风气之先河,大胆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

  150多年前,以清廷官员左宗棠、沈葆桢为代表的改革派顶住了各方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这里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船、造飞机、办学堂、引进人才、派员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

  1866年12月23日,船政主体工程在马尾奠基动工。3年后,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在沈葆桢、日意格等人目送之下,缓缓下水,数日后出海试航成功。

  19世纪70年代中叶,马尾船政达到全盛:占地40万平方米(接近一个天安门广场大小),建成锻造、锅炉、装配、造船等13个厂(即生产车间),通称“船政十三厂”,员工近3000人,是晚清时期中国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造船基地。

  第一艘千吨级轮船、第一艘钢甲军舰、第一所新式学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架水上飞机、第一批留欧学生……马江之滨、罗星山畔,福建船政孕育太多中国“第一”。

  1867年落成的“总理船政事务衙门”,是直属清廷的对船政行使领导和日常管理职能的专属行政机构,同时也是船政钦差大臣日常生活、办公、议事、休息的场所,在整个船政建筑中拥有最高的地位。抗战时被炸,后期破败,1956年修福马铁路时被毁。复建后的船政衙门彰显传统衙门的威严,成为南方府衙的典范。

  当时,船政学堂分成前后两个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后学堂为驾驶学堂,旨在培养驾驶人才,主设有驾驶专业,后增设轮机专业。从船政学堂走出了严复、詹天佑、魏瀚、萨镇冰等六百多位影响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学生。

  随着时代的变迁,“福建船政”似乎被尘封在史册里,曾经的辉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船政文化重新被赋予时代意义。

百年船政新出发:穿越时光的沧桑,乘“一带一路”东风驶向深蓝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