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邻居”变“亲家” 江浙两省河长携手护卫清水家园
江浙两省,都是河网密布、水系众多。总有一些河流横跨两省,成为特殊的治理之地。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就有不少这样的河,它们曾经是臭水沟,却在江浙两省河长的携手治理下,越来越清,越来越美。
张晓峰,今年56岁,是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圣塘村的一名村级河长,平日里大家都叫他"老张"。早上9点,他开始了第525次巡河。这条他分管的河段叫斜港,河的北岸是江苏的,河的南岸是浙江的,身份“特殊”。
像这样的交界河在当地有15条。作为丝绸名镇,盛泽的纺织印染厂林立。早些年,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交界河成了臭水沟,两边居民怨声载道矛盾不断,治水成了当务之急。
在老张看来,向内河"开刀"是治理交界河的第一步。对内河烂熟于心的他,手绘了一张河道图。图上画横杠的地方,是污染严重的河道,擦掉的,则是通过河长制治理以后,慢慢变清了的河道。
丁家坝桥附近工厂多、管网复杂,被老张在图上标注为重点巡河区域。一到现场,他一闻断面气味,二观桥底管网,三看两岸排口。很快,他在桥边发现一根老化的工业用水管道出现渗漏。
老张赶紧记下来,再打电话联系维修,二十多分钟后,维修工人就赶到了现场。他们会用两个小时搞定这个“突发状况”,老张告诉记者,因为有政府协调,部门相互之间的配合很顺畅,问题也会很快解决。
起初圣塘村里60%的内河水质都是劣五类,但通过污水纳管、引入活水、强化管理后被逐一销号。老张记的问题也从每次满满3、4页纸,减少到现在半页不到。
下午13:00,老张接到电话,河长们要到浙江嘉兴的王江泾镇开一个协调会。内河治理初见成效,盛泽镇的河长们把目光投向交界河管理。半年多前,他们和对岸浙江嘉兴王江泾镇一拍即合,搞起了"联合河长制"。33人的跨省河长群里,大家交叉巡河,发现问题拍照留言,互通有无。
两省河长见面后,共同巡河,他们巡视的这条交界河叫麻溪塘。浙江的河长提出了淤泥严重的问题,的确,40多年没有清淤的麻溪塘,淤泥足足堆了1.5米深。江苏河长表示同意:“淤泥清出来,要做好堆放和处理。”
大家集思广益,浙江河长想出两套清淤方案,江苏河长主动提出联系环保企业,把捞上的淤泥变废为宝,变成节能砖。老张说,为了治河,以前双方会争得面红耳赤,推行"联合河长制"后,现在更多的是默契。
“过去,第一没有人管,第二有人管也管不好,因为可以推诿嘛。”老张说,但现在却不同了,王江泾镇四位一体办公室主任孙琪告诉记者,两省的这些河长都很敬业、很认真,有问题互相之间都会及时沟通,“我们从原来的‘冤家’变成‘亲家’了”,他笑着说。
去年8月,交界河江苏段水葫芦泛滥,浙江河长主动调来设备增派人手。原本半个月的工作量,3天就完成了。如今,"联合河长制"的成绩有目共睹。浙江王江泾镇居民说:“现在的水质好了,小鱼也有了。”江苏盛泽镇居民说:“看着这河心里也舒服!”
“看到今天的河水变清,听到老百姓的赞誉,我感觉很快乐。作为一名基层河长,我肯定要继续干下去!” 张晓峰这样告诉记者。
在江苏还有66000余名跟老张一样的河长,他们坚守在全省近1.6万个河道湖泊和水库,成为无数条母亲河的护卫者。河长制从江苏诞生,这几年又不断在这里创新实践,苏州吴江的跨省联合河长制就是其中一个缩影。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中国的河水将更清、更美。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超、陈忠耀报道)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